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抗击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英雄的湖北人民、武汉人民同心协力、守望相助,与全国人民共同战“疫”,共克时艰。
3月10日下午,设在武汉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结束使命,正式休舱。这天,武昌城管的40多名环卫工人还要站好最后一班服务岗,做好舱内外保洁工作。
“我期盼着摘掉口罩、露出微笑的那一天。”武汉市江汉区万松街道妙墩社区党委副书记倪宝玉对记者说。
“疫情当前,作为医护人员,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退缩,这是我的工作。作为警嫂,我支持他的工作。岗位不同,目的相同,我愿与他一起努力,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我们的力量。”
今年22岁的张锦星是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分局辛安渡派出所民警,也是武汉方舱医院中最年轻的执勤民警。她主动帮助方舱医院内的患者解决生活困难,赢得了各方赞誉。
42天来,从全国各地、各军区驰援武汉的1/3以上的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都经由高铁抵达武汉,再中转至各医院。
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徐迪雄、毛青、李琦、杨仕明、曹国强、任小宝、陈萍组成了“专家党员突击队”,成为武汉抗疫一线闪耀的“明星阵团”。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减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汉的重症医院里就有这样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队,冒着风险与死神赛跑,一次次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50岁的张承旭年轻时曾是一名门窗安装工,没想到时隔20年,他又重新拾起了这门手艺,用在了“雷神山”的建筑工地上。
有104户320余名居民的“老三栋”小区,是目前武汉市有名的“零感染、零疑似”小区。
曹怡坤是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永清街派出所社区民警。1月29日,武汉市公安局启动万警进社区转运病患行动,曹怡坤主动申请加入永清街派出所组织的“转运突击队”。
2月27日上午,武汉市硚口区六角亭街道顺道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潘丽娟带领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测完体温、穿过两道蓝色围挡,把刚刚分装好的爱心菜送到了“老三栋”小区。
热火朝天的场面转移到了线上——各个社区的微信群里,购买物资的消息持续不断地刷屏,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接到消息,便出门统一购买物资再分发给业主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面对这次疫情大考,这股来自战“疫”一线的青春力量时刻在温暖和感动着我们。
“穿上防护服那一刻,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说这句话的,是刚满20岁的“00后”护士陈玉婷。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周围人眼中的“小尾巴”几乎一夜之间迅速长大。
一位戴口罩的中年女民警,手拿物资订购单,在小区里叫号。她就是全国公安二级英模、武汉市公安局“王群禁毒工作室”民警王群。
作为天津支援湖北恩施利川市医疗队的一员,他发挥自己的专长,深入利川市的卫生院、隔离点、留观点、定点医院等,指导病毒消杀和疫情防控,为当地打赢抗疫战贡献力量。
唐珊是湖北天门人,大学毕业后在山西工作定居。这位37岁的女护士长,在看到医疗队招募信息后毅然报名,“这些年,两年能回一趟家。到武汉,就当是回家了。”
眼睛的主人,有医生、护士、公安民警,有快递员、志愿者、社区干部……口罩下的他们,是普通凡人,更是不平凡的“中国好人”。
面对汹汹而来的疫情,无数志愿者走上岗位,用自己的爱心与坚守抗击着疫魔。他们默默无闻,却也英勇非凡,正如歌中所唱: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樱花开了,只是红色的树叶遮挡了粉色的花朵,所以远远望去还是树叶的一片红色,但等满树樱花开时,就是粉色的樱花树吧。
她说:“17年的急诊工作经历让职业使命感融入到了我们的骨血,形成了一种工作习惯。”所以,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她坚定地逆向而行,在一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个普通的街道干部,连续坚守在战“疫”一线的43天,成了他人生最后一段路。看着微信朋友圈里“再无老于”的字样,临江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徐承浩不知第几次流下了眼泪。
穿上防护服,他们是战士;脱下防护服,他们是“大孩子”。武汉抗疫一线,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身份不同,有护士,有志愿者,有辅警,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00后”。
从1月26日至今,王双喜和他的团队一直奔波在抗疫一线。上门入户摸排疫情,宣传卫生防疫知识,收集废弃口罩,帮医院和社区消毒……
“他总是站在最前面的人。”队员们常常这样形容王檀,这位不爱说话却事事亲为的中医专家是医疗队里“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
3月2日,张西京从火神山医院返回驻地时,已是深夜。泡面还没吃一半,又连续接了2个夜班医生的电话,向他汇报下午刚实施体外膜肺手术患者的情况。
“阿姨,您别下床了,卫生间我去收拾!”“谢谢!谢谢!太不好意思了……”
“12床的那个阿姨早上起来情绪不是太好,握着我的手就哭了,可能没有家人的陪伴。第二个就是疾病带来的痛苦,我觉得他们很无助,看到他们,我也流泪了……”
3月5日,中南路中商超市蔬菜分拣点,一个小伙子,两手各提一袋萝卜,健步如飞。得知他当了志愿者,去超市分拣蔬菜,邻居将亲手烘焙的一盒糕点挂在了他家的门把手上。
当过15年空降兵,做了10年警察,41岁的赵仕诚没想到,刚过不惑之年,就遇到了人生中最大一次挑战。
2月29日凌晨,湖北省枣阳市公安局兴隆派出所民警李志鹏接到爱人生完孩子报平安的视频电话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重症隔离区是感染风险最高、最危险的区域,这里收治的都是重症和危症患者,这里是生与死角斗的火线,这里也被称为“红区”。
新生!9个治愈人心的战疫瞬间
记者从武汉血液中心获悉,截至3月4日,全市已有10位康复者连续两次捐献血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有这样一群和死神赛跑的人,他们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儿女……但在疫情面前,他们是身着白衣战袍的“天使”。
36岁的王红丹是长春市妇产医院乳腺外科护士长,此次驰援武汉同济大学中法新城院区,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这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之一,任务非常艰巨。
近日,武昌首义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8级的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创意巧思,以画笔为刃加入防“疫”之战,绘制出100余组防疫战“疫”插画。
甘俊超是武汉交通技术职业学院的一名2020年的毕业生,河南信阳人,今年20岁。原计划年后开始实习,但疫情暴发后,他便一直待在自己租住的小屋里。
这张图片,昨天成为刷屏爆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援鄂的上海中山医院青年医务人员刘凯,陪着一位卧床的老年病人沐浴在夕阳下,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
3月5日,武大人民医院东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有一群不在聚光灯下的奋斗者,他们不直接接触患者,却每天与病毒“同行”。
在武汉市黄陂区天河三路附近,一块人烟稀少的荒地上,矗立着一座灰色的仓库和一排集装箱板房。这里是450名蓝天救援队志愿者奋战了近40天的基地。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内蒙古援助湖北荆门医疗队里有三名90后男护士,他们已经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为护士“三兄弟”。
“曹书记早上好!我妈向武汉医院战斗在最危险的抗疫前线医护人员捐款,这是她本月的优抚金2851元。钱不多,但这是她一个老党员的爱心,请您代为转交……”
2月29日零时十分,一辆蓝色小车开着双闪,飞驰在湿漉空荡的武汉北二环上。
回首在武汉的日日夜夜,孙俊烈特意给自己写了封信,“我想鼓励自己,也想鼓励更多和自己一样有梦想的人。
夜幕下,城市的街头有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生而平凡,却愿迎险而战;他们没有防护服、隔离衣,只有最普通的口罩;他们不畏严寒,坚守岗位,用担当和信心构筑起一道道防线。
梁连春是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的主任医生,在传染病救治领域深耕了三十多年。此次抗“疫”,冲在治病救人的最前线,他义无反顾。
2月22日晚,医疗队进驻武汉,被分配到汉阳方舱、武昌方舱、黄陂方舱三个医院,同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一起,为这座城市带来战“疫”新力量。
“停电了!怎么回事?到底怎么了?”2月26日晚8时许,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突然停电。患者们顿时慌乱起来,惊叫声四起。
“要拜年,聊视频,发微信;防新冠,宅家里,哪也不去!”自春节至今,江西省遂川县戴家埔乡阡陌村的村民们对村里防疫志愿者李志龙自创的“防疫绕口令”早已耳熟能详。
在湖北省洪湖市抗“疫”最前线,活跃着一支“90后”消防员组成的突击队。
“每天准时测体温,有发热、咳嗽等状况要第一时间联系我们……”3月1日,在重庆市江津区支坪镇津坪社区,退役军人、老党员王永朋和社区志愿者穿梭在各处楼院。
17年后,“新冠”疫情来临时,他们再次毅然选择勇挑重担,奋战在抗“疫”最前沿。
目前湖北恩施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仍很紧张,排班表里樊丹丹的名字仍然在列,能为家乡站好这一班岗,樊丹丹觉得既是责任也是光荣。
杭盖,蒙古族小伙子,是内蒙古援鄂第二医疗队102名队员中的一员,被分配到武汉方舱医院。
得知福建支援队即将到来的消息时,网友们用“宜建钟情”“建宜勇为”这两个形象的谐音,描述福建和宜昌人民因共同战“疫”而生的特殊缘分。
治愈率提高到56.36%,重症、危重症患者占比从38.49%下降到16.17%……连日来,积极的消息不断从湖北省鄂州市传来。
从危难时刻顶上“火线”担任发热门诊护理组长,到被强行按下工作“暂停键”,陈春丽说,只要休息一天,我就能“满血复活”,重上抗疫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以超常的付出和担当感动了所有人,是大家心目当中“最可爱的人”。
在武汉多家医院,为插管组成的医生团队被称为“插管敢死队”。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他们的工作,就是为患者“搏一线生机”。但为了这一线生机,他们往往成为离危险最近的人。
战"疫"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战"疫"一线党旗红
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