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平凡的你给我最多感动——多地志愿者同心抗“疫”扫描

新华社记者徐扬、于也童

面对汹汹而来的疫情,无数志愿者走上岗位,用自己的爱心与坚守抗击着疫魔。他们默默无闻,却也英勇非凡,正如歌中所唱: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奉献,一分光也能发热

“田占玉大好人”是这段时间以来,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街道中华社区疫情排查网格矩阵群里刷屏最多的一句“大白话”。田占玉是社区内一名特殊的志愿者——他是一位聋哑人。

疫情防控期间,田占玉主动报名成了中华社区防疫值守点签到组的组长。他负责每天四次到各个岗位巡逻检查,并把照片发到社区疫情排查网格矩阵群里。封楼封院时,他主动扛挡板、抬单车;下雪了,他抢着扫积雪、清路面;每经过一个防控点位,他高高举起手臂给岗位上值守的工作人员加油。

田占玉识字不多,“田占玉大好人”是他为数不多能看懂的字,每当他把检查图片发到微信群里,群里刷屏的这句话成了最温暖的回复。

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数据显示:1月20日至3月4日期间,各地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超过9.3万个,参加服务的注册志愿者超过207万人,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达6419万小时。还有很多像田占玉这样自发走出家门值守一线的无名志愿者,他们也许没有被注册,但他们的爱与奉献却被铭记。

坚守,他们用担当逆行

2月27日,是崔炎独自守在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发电车里的第7天,这个位置距离新冠肺炎确诊者的病房楼不到20米。“疫情一天不除,我就一直不撤。”崔炎是山东淄博供电公司配电运检班班员,也是一名“善小”志愿者。

山东淄博供电公司自2002年开始推行“善小”志愿活动,18年来已有3100余名职工加入志愿者行列。疫情暴发后,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善小”志愿者们活跃的身影。

志愿者们逆行而上,成了连接防疫一线和人民群众的桥梁。2月28日,正在隔离点休息观察的宣城蓝天救援队队长苏成龙电话响个不停,虽已从武汉一线返回,他仍忙碌着公益捐赠、求助信息汇总等事情。

出发支援武汉时,苏成龙没有丝毫犹豫。他和队友们坚守在位于武汉黄陂区天河机场附近的物资储备运输应急仓库,以最快速度完成分发、装卸和配送任务。由于工作强度大,有人腰部受伤,有人手臂肌肉拉伤,但没人轻易下火线。

令苏成龙感动的是,当地也有一群志愿者在默默守护着他们。“气温陡降,他们送来了御寒衣物,还经常给我们送食物,我们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保障,为战“疫”者护航

疫情面前,越来越多志愿者站了出来。湖南“90后”郑能量,大年初一驱车300多公里只身来到武汉。在这里,他开车穿梭,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运送医疗物资;山西运城的“农民工”宫达飞,听说要建火神山医院,开车十几个小时来到武汉,“还没来得及看清这里,就直接进了工地”;在黑龙江省黑河市,200余名志愿者在多个卡口执勤。志愿者李彬说:“抗疫是全民的事,我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各地高度重视强化对志愿者关怀保障。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内蒙古、吉林、上海、浙江、湖南、广东、贵州等8个省份,深圳、宁波、大连等十多地为本区域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投保。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也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关心基层工作人员,争取为参与社区防控工作的专职城乡社区工作者适当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并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社区志愿者适当发放补贴。

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志愿者们感受着温暖。

点点微光闪烁,也能汇聚成满天星河。万千志愿者团结一心,正为战“疫”筑起牢不可破的防线。(参与记者:孙少龙、吴书光、袁军宝、张紫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