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性别发展分析
男女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2014 年“一带一路” 国家性别发展指数的平均值为0.935,男女存在显著的发展差异。基于人类发展指数中的性别发展指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还测算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性别不平等指数。据统计, 如图17,“ 一带一路”国家的性别不平等指数平均为 0.322,低于0.449的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一带一路” 国家的性别发展不平等状况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蒙俄、中东欧地区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的严重程度较弱,不平等指数平均值低于 “一带一路”国家平均值;而阿拉伯地区以及南亚地区的男女不平等问题则比较严重,性别不平等指数分别高达 0.537和0.536,其中,不平等程度最为严重的国家是阿富汗( 0.693)、印度(0.563)、巴基斯坦( 0.536)、孟加拉(0.503)。中国的性别不平等程度较低,不平等指数只有 0.191,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相近。
图17 世界不同区域与“一带一路”各区域的性别不平等指数
数据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Human Development Data,2014年数据。
男女性别的不平等体现在生存、传统意识、就业、教育、财产收入、家庭地位、政治权利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就业和政治权利两个方面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性别不平等状况进行分析。
1.就业不平等—— 女性劳动力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女性参与劳动能帮助女性在不依赖于男性的情况下享有财产并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这往往是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女性地位的先决条件。本文计算了不同收入水平以及不同地区的女性劳动力占比的平均值,由图18可见,2014年“一带一路”国家女性劳动力占比平均值为37.6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9.60%)。
图18 世界不同收入国家与“一带一路”各区域的女性劳动力占比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2014年数据。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蒙俄地区的女性劳动力占比平均值最高,为47.3%;中东欧(45.53)、中亚(42.92%)、东南亚(42.93%)的女性劳动力占比均超过“一带一路”国家平均值;西亚、南亚地区的占比平均值低于“一带一路”国家平均值,其中最差的是西亚地区,女性劳动力占比平均值只有25.65%。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尼泊尔、立陶宛的女性劳动力占比超过50%,分别为50.85%、50.08%;阿拉伯、阿曼、阿联酋等国的占比极低,仅为13%左右,是世界所有国家中占比最低的三个国家;从1990年到2014年,南亚地区手工业、低端制造业快速发展,劳动力需求增长,女性就业机会增多,女性劳动力占比上升了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