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首页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更多推荐

三十六载"中华第一车" 我为"你"值乘最后一个冬季

2020-01-23

K3国际联运列车上,孙国祥在餐车片刻休息时望向窗外的夜色。中国网记者 刘维佳 摄

每周三早晨7点27分,K3次中俄国际联运列车从北京准时出发,开往7818公里以外的莫斯科。这趟列车穿越中国、蒙古、俄罗斯,沿途停靠30多个车站,单程耗时131个小时,往返需要13天,是我国线路最长、耗时最长的列车,被称为“中华第一车”。

1960年5月开始运行的K3列车如今已走过一个甲子,行进的路程可绕地球近1200圈。今年60岁的孙国祥与K3列车同龄,1982年退伍后到北京列车段,1984年5月到国际联运,1996年成为列车长。今年10月,孙国祥将退休,告别他值乘了36年的国际联运列车。

从乘务员到列车长,从年轻小伙儿到花甲之年,36载联运之路的经历背后,是让孙国祥难以说出再见的联运情怀。

“一天联运人,一辈子联运人!”

国际联运列车途经蒙古国境内美景。孙国祥供图

60年一甲子,对于国际联运和孙国祥来说,都是不平凡的数字。

能够进入国际联运,孙国祥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国际联运的制服是定制的,胸前有国徽,衣袖处有CHINA字样,我们肩负着特殊的责任与使命。”在孙国祥眼中,国际联运从事外事工作,面对的是外宾,代表了中国铁路,代表着国家形象。

“刚开通的那些年,这趟列车的乘客大多是外交工作人员、留学生和西方发达国家游客。”孙国祥介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之间往来更加密切,蓬勃发展的出境游让K3列车在旅游旺季时甚至一票难求,“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这趟车几乎成为球迷专列,票很难买得到。”

墨绿色车皮、燃煤取暖、煤炭锅炉、老式风扇……在高铁快速发展的当下,这辆国际联运列车似乎显得有些落伍。这样的条件下,孙国祥坚持了36年,“热爱才能坚持。”

列车运行的13天,孙国祥几乎不闲着,随时巡视车厢,关注车厢温度,记录值班日志,帮旅客解决各种问题。

“K3列车旺季满编10节车厢,淡季满编6节车厢,每年有9个月采暖期,走一趟车要烧煤近10吨,乘务员要自行用铁锹一锹一锹将煤炭放入锅炉中取暖,很辛苦,休息时间很少。”孙国祥说,列车经历13天运行入库后,乘务人员还要进行9天的整备,车厢卫生、用品准备、补充燃煤等全部需要乘务员自行完成。虽身为列车长,孙国祥经常到一线亲自参与所有工作,并做安全检查,在他心里,大家亲如兄弟,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他与别人没什么不一样。

“60年了,这趟列车风风雨雨走到今天尤为不易,我们联运人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满腔热血维护着中国铁路的国际形象,无论怎样,这种精神要传承下去。”作为第二代联运人,孙国祥身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前辈的荣誉感感染着他,如何继承老一代联运人的光荣传统,将“笑颜面对一切困难,热情服务四海宾朋”的联运精神传承下去,是他心中不变的执念。

今年10月,孙国祥即将退休,36年联运路上的点滴,让他有诸多不舍,“这帮兄弟们要帮我办个退休仪式,可我真不敢想退休的那一天,太舍不得了!舍不得联运的大集体,舍不得沿途的风景,舍不得旅客,舍不得徒弟……一天联运人,一辈子都是联运人啊!”孙国祥哽咽了。

“不想师父退休,他是我的大‘靠山’!”

K3国际联运列车上前,孙国祥为徒弟周湘峰整理联运制服。中国网记者 刘维佳 摄

K3国际联运列车行驶途中,周湘峰写值班日志,孙国祥在旁“监督”。中国网记者 焦元 摄

孙国祥是国际联运名副其实的老大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对同事都很关心,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大家习惯称他“孙车”、“老大”。

在孙国祥的职业生涯中,徒弟很多,但在收山弟子周湘峰身上,他寄予了更多期望,“周湘峰跟了我9年,算是联运第三代人了。大学生懂得多,肯学肯吃苦,又年轻,今年刚30出头,正是有干劲儿的时候,希望国际联运在他这一代更辉煌。”

周湘峰,85后,2010年大学毕业后以俄语翻译身份进入国际联运工作,2011年正式走车后跟着孙国祥。2019年,在师父的鼓励和建议下,周湘峰考取列车长。从门外汉到可以独当一面的列车长,周湘峰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师父孙国祥。

“孙车不擅长口头的表达和说教,他总说‘言传不如身教’,遇见卫生不合格的地方,他就亲自拿起扫帚和抹布直接去做,你在旁边看几次肯定学会了。遇到旅客有问题我解答不了,孙车带着我去解答,慢慢的我也知道怎么做了。”9年来,师父的亲力亲为传授给周湘峰很多经验,而遇事见微知著、细心、全面是让周湘峰更佩服的地方。

2019年8月末,列车进入俄罗斯境内连续阴雨天,车厢内气温很低,有天早上很早,一位奶奶穿着羽绒服站在车窗前,孙国祥早起巡车时发现,马上意识到是否因车厢温度过低而身体不舒服,经询问了解奶奶因为太冷导致心脏不舒服。因未到供暖季,车内燃煤不足,孙国祥马上安排用车上做饭用的煤临时燃煤提高车厢温度,还拿来了更多毛毯,熬了热粥,奶奶身体状况慢慢变好。

“这样的事儿太多了,孙车是实实在在将旅客放在心上的。”周湘峰说。2011年,莫斯科回北京的K4列车抵达伊尔库茨克车站后,三名中国籍在俄打工人员用担架抬着一名因后背脊椎粉碎性骨折而欲回国治疗的工友,担架过宽无法进入车门,孙国祥用毛毯制成简易担架,将病重旅客抬入包厢。一路上,他重点关注四名同胞,为他们熬粥、煮面条、包饺子。又担心到站后因背部伤势趋重无法再用毛毯抬下车,决定拆卸包房小桌和车窗将病人送出,并提前与北京站联系,确保靠窗位置有站台接应,为病重旅客到站后提供了良好接续。

说到两人之间的关系,周湘峰这样形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却又亦父亦兄。”他说:“孙车跟我父亲同岁,平时特别照顾我,我爱人有时候开玩笑说,你们孙车是不是把你当他儿子看了。我俩又跟兄弟一样,交流上无隔阂、无障碍,无话不谈,什么都能说。”

周湘峰家住哈尔滨,每次走车前要先从哈尔滨回北京,“我回来的时间他都记得,每次都会买好早点在车库等我,有一次我没告诉他坐哪班车,他自己算着这个时间我该回来了,就准备好东西了。这算是师徒间的心有灵犀吧。”生活中两人关系也很好,“休假时孙车去我家,特别喜欢我的两个孩子,孩子们也喜欢粘着他‘爷爷、爷爷’地叫他,让他抱,他还给孩子们买好吃的。”

然而对周湘峰来说,师父即将退休的事实让他不愿面对,“有时候想的多了,我也忍不住哭过。有他在我踏实,孙车像一座大山,很高但又很近,我可以随便往前冲,他永远是我一个强大的支柱,在车上也像是在另外一个家,跟孙车在一起不寂寞。”

“孙车就要退休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刚长成的少年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庇护,身后可以依靠的‘大山’没有了的感觉。心里很空,一时间也接受不了。”周湘峰说:“但我又想让他退下去,可以好好休息陪陪家人,这36年他真的太累了。”

“等他退休前走最后一趟车,我买票陪他一起走!”

孙国祥(右)与妻子卢静姝(左)。孙国祥供图

提起家人,孙国祥满怀歉意。母亲去世他不在身边,女儿出生他没能陪伴,甚至不知道女儿在学校哪个班级读书,从未给女儿开过家长会,过年过节在家时间屈指可数……

“我能踏实工作这么多年,与家人的支持分不开,她们为我创造了无忧无虑的家庭环境,让我没有任何压力。”孙国祥说。

孙国祥与爱人卢静姝经亲戚介绍相识,1987年结婚,卢静姝用“神奇的缘分”形容这段姻缘,“我从小就喜欢俄罗斯套娃,特别想有一个,没想到竟然认识了走中俄列车的他。”孙国祥送给卢静姝的第一个礼物是俄罗斯套娃,虽然如今稍有褪色,但依旧被卢静姝摆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

“过去他一走车整个人就几乎失联,现在有手机虽然方便多了,但家里大事小情我从来不跟他说,怕他分心。”多年来,为了让孙国祥行车路上安心,卢静姝扮演了家里所有角色,在公婆面前亦儿亦女,在女儿面前亦母亦父,照顾父母、教育孩子全部一手操办。而实际上,卢静姝因为身体原因并不能太过操劳,这也成为孙国祥最大的牵挂。

“老话讲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我觉得在我这里应该是有她的四分之三,而我只占四分之一!”孙国祥说。

聊起女儿,孙国祥语气中满是骄傲。从女儿2岁上幼儿园,3岁上整托,到上学、工作、出嫁,将近二十六七年都是爱人手把手带过来的,他很少参与。陪她时间虽少,但女儿的善解人意让他欣慰,不仅从未怪过他,却以他为榜样,“女儿现在是公司的骨干,她跟我说‘老爸我这是继承了你的优良传统!’'听完这句话我特别自豪!”

即将退休的孙国祥,纵有再多不舍,也想留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我先调整一段时间,然后带家人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美丽山河。”

“等他退休前走最后一趟车时,我想买张票,陪他一起走走他走了这么多年的路。”卢静姝这样说。在她心里,陪他一起看沿途风景,看碧波荡漾的贝加尔湖、苍翠挺拔的白桦树、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巍峨绵延的雪山,这是她送给孙国祥最好的退休礼物。

《帧像》|中国网中国故事工作室出品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杨新华

监 制:鲁楠

主 编:吴闻达

文 字:吴佳潼

编导、摄像、剪辑:刘维佳、焦元

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20-01/23/725901df-8e7b-4bc3-a0ff-0c472c7a027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