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每个家庭团圆幸福的时刻,充满着温馨和喜悦,但对常年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回家过年无疑是一场“挑战”,甚至还要面对许多貌似不可“调和”的问题,夫妻该回谁家过年?单身的你是否准备好迎接七大姑八大姨的夺命连环问?没买到火车票的人还能不能赶上春运的末班车?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选择返乡,而是把父母和子女从家乡接到自己的身边来过年。不一样的方向,却都只为了同一个目的,那就是过个团圆年,让奋斗与团聚两不误,这种新型的过年方式被称为“反向春运”。
90后列车长:第一次和母亲在北京过年
“我在车站等了妈妈和妹妹一个多小时,第一次和她们团聚在北京过年太开心了”,26岁的马双是北京客运段京哈动车组的一名列车长,“以前不能回去,在年三十晚上零点的时候打个电话,发个红包就是我和家人欢度春节的方式了,但今年我们能一起吃团圆饭了。”
马双在列车上贴窗花,为旅客营造过年氛围。
“刚开始的时候,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是慢慢习惯了,能够帮助广大旅客回家过年,我挺自豪也挺幸福的。”虽然是90后,但距离马双离开家乡沈阳到北京工作已经是第8年。
“以前在家的时候,早晨都是妈妈叫我起床的,参加工作以后才真的意识到母亲不在我身边了。”说到对母亲的思念,马双在镜头前依然难掩泪水。
“因为工作性质,过年过节经常回不了家,作为列车长,我的责任就是在春运这种特殊时段里保证每一位旅客的安全抵达。”对马双来说,春节不只是团圆,更意味着春运,工作职责已经成了她熟读于心的信念。
马双和家人在北京的出租房里团聚。
马双的妈妈一直生活在东北,对于她来说,女儿就是巾帼不让须眉的骄傲,“她是从我们那个小地方出来的,我们左邻右舍知道她在北京工作,还当上了列车长,都给她点赞”。
重庆母亲:一边是票源充足一边是车票被抢空
“全家能来首都和女儿一起过年,我昨晚激动得一宿没睡。”47岁的贾英和丈夫带着儿子在重庆生活,他们坐了21个小时的火车,专程来北京和读大学的女儿团圆过年。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亲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尽管舟车劳顿,贾英依然是满脸喜悦,一出站就和女儿拥抱在一起。
贾英的女儿小敏是大四的学生,“因为要实习,今年我回家的时间推迟了,刚开始抢票的时候我就发现售罄了,而从成都过来的车却票源充足,反向车票居然还打折,于是我就萌发了让爸妈带着弟弟来北京过年的想法。”小敏给记者展示了网络搜索结果,上面显示北京到重庆的硬卧价格是210元,而相反重庆到北京的硬卧价格却只需168元,12306系统提供了八折的优惠。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全力做好2020年春运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铁路要进一步强化12306网站技术防控,发挥候补购票等有效手段,维护公平的网络购票秩序,做好电子客票试点推广等工作,推行回空方向列车票价优惠措施,鼓励“反向春运”。
除了打折车票的吸引,能够避开人流带着父母逛逛首都北京是小敏的另一个心愿,“我很早就在车站等了,这是我第一次接父母来北京,这让身为子女的我体会到了当初回家过年,父母在车站迎接我们时的心情,今年春节我一定让辛苦一年的他们在北京过个开心年。”小敏说。
北京厨师长:第15个北京团圆年,高铁让反向春运更便利
李江是一位80后“北漂”,一直和妻子在北京从事餐饮行业的工作,春节是他们工作最繁忙的时候,“没办法,我们也想回家过年,但工作岗位上离不了人。”
李江和孩子在车站团聚。
对于反向春运,李江可以说是最资深的参与者,他的一双儿女都在老家由父母照顾,每年过年老人都带着孩子来北京团聚,这已经是他们一家人在北京过的第15个春节。“刚进腊月我就盼着了,早早买票然后来车站接他们,辛苦一年,春节的时候就想和家里人一起吃个团圆饭。”李江说。
这么多年下来,李江感觉最深的是国家高铁建设给他们这些在大城市打拼的人提供的便利,“以前很心疼老人孩子,坐火车来北京太辛苦,但是现在他们从老家几个小时就能抵达北京,团圆这件事再也不是我们的负担了。”李江说。
随着高铁迈入“八纵八横”时代,故土不再难离。铁路方面的数据显示,春运反向客流连续四年增长,年均增幅9%左右。过年不再是“中小城市的万家灯火”与“大城市的空城计”,反向春运的新春团聚新方式,让千千万万都市打拼者们拥有了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文中部分受访者采用了化名)
《帧像》|中国网中国故事工作室出品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杨新华 监制/鲁楠 主编/吴闻达
编导/赵超 文字/仝选 摄像/董佳雯 摄影/冯欣欣(实习生) 后期/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