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首页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更多推荐

残障孩子应“随班就读”吗?

2017-03-14

2015年8月27日,视障高等融合教育支持服务研讨会在中国盲文图书馆举行。视障学生班旦久米发言。(一加一OPO供图)

2017年除夕夜之后,蔡聪“火了”,他在当前热播的一档网络节目《奇葩大会》中说,“世界上不应该有‘残疾人’”,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

“绝大多数视障人生活在隔离式的特殊学校,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盲人的三大传统行业是乞讨、卖艺和算命。”蔡聪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说。

十岁的蔡聪因药物性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高考时申请志愿者读题被拒,后考入一所单考单招的大学,学习针灸推拿专业。

蔡聪并不认为自己与普通人有多大区别,摆地摊、写小说、旅游他都干过,毕业后成为广播节目制作人、社群杂志记者。

现在他拥有三个身份,残障资助官、残障意识培训师、非视觉摄影培训师。

10岁的张伟患有先天性脑瘫,经过两次手术后,经帮助后可以简单的行走。2010年9月,他成了沈阳铁路第四小学二年二班的一名学生。图为张伟在同学的帮助下锻炼行走。(视觉中国供图)

从特殊学校到“随班就读”

直到融合教育理念出现之前,残障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是特殊学校。融合教育又叫全纳教育,俗称“随班就读”。

2013年蔡聪采访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第一位聋盲学生HabenGirma。HabenGirma一直就读于普通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律师。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在校生7488人,全国有8508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

2017年3月2日,全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发布《随班就读师资状况和家长需求抽样调查报告》,超过9成的心智障碍者家长听说过融合教育,但在普通学校的教师中,46%的教师没有听说过,40%听说过但不了解。

“转变教师的理念是推行融合教育的第一步。”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许家成教授对中国网记者说。

2014年10月14日,浙江省诸暨市海亮高中的学生通过蒙眼洗脸刷牙、倒水喝茶、穿衣系鞋带、走楼梯等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体验盲人朋友的艰辛,教育学生懂得关爱盲人、关心残疾人。(视觉中国)

寻找适合残障孩子的教育

“好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普通学校,孩子将来就能正常了,也不管孩子是否适合,学校是否有条件接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夏津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袁敬华对中国网记者说。

袁敬华从事特殊教育25年,当选人大代表15年,每一年她都在为残障孩子的权益呼吁。2016年她提出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残障孩子是否适合随班就读,学校是否符合接收条件。

袁敬华曾接收过一个聋哑学生,经过训练,幼儿园大班进入普通学校就读,不到半年言语表达退化,又回到特殊学校。

“不合适的融合教育会让孩子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也无法实现积极的教学效果。”袁敬华说。

《随班就读师资状况和家长需求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普通学校的教师不希望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教学任务繁重,二是缺乏专业教育的支持,三是缺乏培训和实习。

“普通学校的教师不具备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袁敬华说,“有残障学生的班级应该配备专业教师,除了课堂教学,课下还要进行个别辅导。”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明尚公益基金秘书长李欣蓉向全国人大递交了《关于提升全纳(融合)教育的专业能力及建设支持体系的建议稿》,提出加强师资培养,提升所有教师融合教育的专业能力。

“应该对普通教师进行融合教育专业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一定学时。”李欣蓉对中国网记者表示。

许家成建议,一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增加特殊教育内容,二是把特殊教育变成师范学院的必修课。

目前,国家对于学校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没有做出明确要求。“无障碍设施的缺乏也是普通学校实施融合教育的一大阻碍。”袁敬华说。

背景资料:融合教育发展历程

1994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了《残疾人教育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第二十一条明确了学校和政府在随班就读中承担的责任,学校应当接收适龄残疾儿童就读,政府应当加强工作指导。

十年后,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要求全面推进融合教育。

2017年1月11日,《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通过,于2017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提出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

(文字/金慧慧 策划/金慧慧 吴闻达 摄像/吴闻达 高南 剪辑/吴闻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