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协同推进的政策建议

宏观层面,始终以国内经济健康发展为前提,夯实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切入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对外投资要严防国内产业空心化。微观层面,不断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争取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高 端地位,从根本上转变出口和顺差在中国,附加值和利益在欧美的被动局面。

国内层面,坚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防控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确保人民币币值稳定,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国际层面,力争形成沿线国家央行广泛参与的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区域性货币合作体系,完善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扩大货币互换规模,为跨境投融资和贸易合作提供货币便利。

投资层面,发挥国开行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一带一路”人民币专项贷款和基金优势,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基础设施、产能和金融合作等重大项目,突破“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缺口、汇兑损失和外汇风险等瓶颈。贸易层面,在沿线国家大力推动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结算,逐步提高全球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程度,强化人民币的重要国际化职能。我国对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类大宗商品极度依赖,是全球的主要购买方,但从定价角度而言,却非常被动。从国家安全角度,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是我国刚性需求,必须要力争对全球定价机制有主导性话语权。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工厂”,全球消费品大多是中国制造,可以满足世界各国用人民币购买消费品的各类需要。人民币已经具备全球投资、消费和金融交易大循环的可行性。因此,可以借鉴美国通过美元石油控制定价权的经验,推动建立全球资源类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结算机制。金融层面,在条件成熟的沿线国家打造多元化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强化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外汇买卖、债券发行、国际信贷、衍生产品、结算清算等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金融创新,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投资驱动、贸易驱动及金融创新驱动等多层次发展模式。国际规则和标准层面,借鉴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的最新成果, 对接赤道原则,发展绿色金融,搭建转贷平台,推广普惠金融,以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本币金融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孟刚:国家开发银行法律合规局副局长。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

<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