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有利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这里,我们着重讨论“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实务之锚。1947年7月,美国启动马歇尔计划,为欧洲友好国家提供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战后重建支持,捐赠和贷款的总金额达到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历经四年,是促成欧洲和美国政治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极大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关税和贸易壁垒。在马歇尔计划推动下,美国获得了大量货物和劳务出口份额,美元成为欧洲主要的跨境结算货币,新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和秩序得以逐步建立和完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互联互通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有利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项下对外输出,在经常项目下通过跨境贸易形成回流。尽管人民币国际化是从贸易结算开始的,但投资将成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金融服务相对缺失,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价格普遍较高。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资本输出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资金融通,既可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能帮助这些国家破除资金瓶颈、加快发展。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金融合作存在较为突出的“三多三少” 问题。一是以传统信贷方式支持重大项目较多,但在国际信贷标准等顶层设计方面的突破较少。二是中资金融机构参与较多,“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参与较少。三是跨境投融资中美元金融产品较多,人民币金融产品较少。这三方面问题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形势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意义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各领域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本币合作, 有助于缓解“去杠杆和稳增长”“走出去和保储备”“货币篮子和美元独大”等三个突出矛盾。

去杠杆和稳增长的矛盾

第一,去杠杆直接关系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的成败,必须 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情况提出不同要求,有保有压,避免硬着陆。

第二,最新的货币政策总基调是稳健并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

第三,解决人民币超发问题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关键。2017年我国M2是170万亿元人民币,M2/GDP是2.1倍,全球M2/GDP的平均值是1.2倍,美国M2/GDP则是0.9倍。为了减轻国内房地产和通货膨胀的调控压力,可以有序向境外转移国内超发的人民币,做大境外人民币资金池, 特别是引导人民币资金支持境外中长期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项目,实质性减少人民币基础货币的供给,平稳减少境内人民币资金总量,更好地达到去杠杆的最佳效果。

第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以人民币为核心的本币合作,分类施策,着力解决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准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困难,在政策和法律框架内形成风险可控的境外投融资新模式,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境外中长期项目,防止国内M2大起大落,保障我国优势产能跨境转移,促进人民币以投资方式跨境双向循环,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目标。

走出去和保储备的矛盾

第一,外汇储备的使用问题多年来是争论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大幅波动,已由2014年最高峰4万亿美元锐减至2018年的3万亿,其中1万多亿还是债务性资产,不能随意动用。预测未来,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加剧, 我国出口顺差将大幅减少,外汇储备面临更大压力。

第二,目前,我国外汇储备70%左右是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黄金储备约占2%,其余多为欧元、日元和英镑资产。不合理的外汇储备结构,对国内经济造成了通货膨胀等影响。此外,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性,美元汇率波动较大,我国外汇储备长期处于持续贬值状态。

第三,支持我国优质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特别是支持并购海外能矿资源和高端制造业,是解决外汇储备结构性问题的可选方案,既服务了实体经济,又有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在能够获得合理回报的同时,这种外汇储备“走出去”投资方式也存在流动性差,不易变现的缺点。一旦有国际热钱炒作,会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大幅波动的局面,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外汇刚兑能力产生错误预期。

第四,以人民币本币合作支持“走出去”战略,将外汇储备适度转化为黄金储备,是一个可以优先考虑的战略性方案。黄金具有明显的逆经济周期属性,长期处于持续升值通道且变现能力强,符合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要求。可以借鉴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一带一路”区域内构建人民币、黄金和石油等大宗商品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良性循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一带一路”建设的窗口期一纵即失。在走出去和保外汇的两难选择下,应当全力推动以人民币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货币篮子和美元独大的矛盾

第一,在信用货币体系时代,特里芬难题日益突出。美元向全球供给主要通过持续逆差方式,这与美元币值稳定产生了深层次矛盾,易引起全球美元信用危机,危及国际货币体系安全。美元主导了全球财富再分配,美国政府通过无节制地发行美元缓解了进口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则不得不以借款方式偿还对外债务,充分体现了美元霸权主义。

第二,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形成多个竞争合作关系的国际区域货币,避免对某种主权货币过度依赖。从趋势分析,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体现了自然选择过程,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合理反映。根据IMF统计,截至2018年一季度,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约为62.5%,欧元、日元、英镑、加元和澳元占比分别约为20.4%、4.8%、4.7%、1.9%和1.7%,人民币占比约为1.4%。非美元货币占比接近40%,具备了抗衡美元独大和构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可能性。

第三,未来较长时间内,美元作为国际主导货币的地位很难被撼动,应当通过加强本币合作,优化全球货币篮子的构成,力争形成更加平等互利的国际货币治理体系,加快“去美元化”进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主动加强人民币和欧元、日元、英镑等国际货币的合作,提升人民币作为金融交易货币对于全球资金的吸引力,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鼓励全球金融机构更加活跃地开展人民币资金交易,创新人民币掉期交易和远期交易等金融衍生产品。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