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挑战

一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严峻。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达成的发展共识,也是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科学院2017年研究认为,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脆弱,不少国家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环境,森林覆盖率较低,单位GDP能耗、木材和物质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等高出世界平均水平50%以上,单位GDP钢材、水泥、有色金属、水和臭氧层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或2倍以上。中国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改革开放之初的粗放式发展,使得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环境整治付出了巨大代价,至今还被空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困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使用面临重大挑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符合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 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支持,应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力推广绿色金融。 

二是金融服务普及程度有限。“一带一路”沿线多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金融服务仍不完善的国家或地区。沿线国家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象普遍存在,银行借贷过程复杂,利率普遍较高,埃及等个别国家的贷款利率甚至达到10%—20%。在资金支持不足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减退,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影响所在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之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金融通,具有很强的普惠金融意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利于互利共赢地开展经济外交,有利于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促进投资和贸易合作的便利化。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移动支付能力相对落后,金融服务对民众的普及程度比较有限,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的电商经济、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所作为,有效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

三是美元外储体系风险凸显。20世纪70年代,在经历了两次美元危机后,美国宣布放弃了运行30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和黄金脱钩,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体系即信用货币体系时代,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推行黄金非货币化,废除黄金官价;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等。信用货币体系时代,美国的货币政策外溢效应更加明显。美元的量化宽松和紧缩政策多次“冲击”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其中也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前,世界各国迫切需要以多元化的外汇储备防范金融风险。国际主导货币具有很强的使用惯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去美元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币金融合作面临复杂的形势和挑战。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