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7月一场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要开展公共外交。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外交部长杨洁篪则第一次公开谈论公共外交。

传统的公共外交理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对象国民众为目标受众的一种外交行为,通过各种方式拉进彼此距离,悄然无痕渗透思想,不断扩大对象国对于本国的好感度和接纳度,从而影响政府层面改变或接受己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利益观。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指出:公共外交活动是软实力表达的渠道和场合。中国的公共外交本质上都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活动——重点是说明中国的真实国情,包括社会进展、人民生活、国内外政策和外部世界对中国感兴趣的问题等,其目的在于使国际舆论较好地符合中国的实际,促进外国人民和政府对中国的友好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公共外交的助力作用不容小觑。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的公共外交工作有了全面发展。一方面, 国家外交发挥了大国地位、大国形象的主导性、决定性、战略性的作用,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另一方面,公共外交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引导性、补充性、特色性作用。耳闻目睹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执政党代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体制特色、绵延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尤其是十几亿人口都过上了吃穿不愁安居乐业的生活,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民众都非常羡慕并真心接受和平崛起的中国。相较于美国或者西方价值观至上的公共外交,他们日趋认可中国的公共外交,在与中国人的交往中,中华民族的勤劳务实、吃苦拼搏的精神,真诚包容、谦恭礼让的理性,无一不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顺应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潮流,新时代的中国公共外交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关键在于应对客体深入分析并贴近对象国各社会阶层,要讲他们能够听懂的话语,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还要特别注重运用民众喜欢的媒体和网络方式,借助其强大的信息传播和互动功能,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近些年来公共外交实践,我们认为,中国的公共外交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二是地方政府;三是民间社会。如下例公式:

国家外交 = 战略外交 + 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 = 国家层面 + 地方政府 + 民间社会

三者之间不是各自独立关系,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简而言之,目标是一致的,重点不一样;要求是一致的,方法不一样; 宣传是一致的,作用不一样。

国家层面开展公共外交,是在国家战略外交的前前后后,还需要做大量前瞻性、铺垫性、辅助性、技术性、后续性、完善性的工作。因此,这个层面开展的公共外交实际上是国家外交的补充、扩大和完善,主要通过举办论坛、智库研究、学术讨论、建立组织、机制磋商、定期通报、国际援助、专业培训、出访交流、互派研修等形式,最终目的是支持和服务于国家战略外交。例如,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每年一度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广受欢迎的“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几乎每天都在开展媒体交流、智库交流、文化交流、青年交流、体育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对话。这次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给中国捐献物资和表达慰问,不仅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为未来更丰富的交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方政府开展公共外交,主要指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条线与块面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他们与相应的对象国家城市或者组织机构, 通过友好互访、专题考察、建立友城、交流互鉴、招商引资、落地项目、行业协作、定期研讨、医疗合作、旅游观光等,吸收资本、引进技术、学会管理、壮大实力,也提升了区域知名度。2019年8月,由湖北省政府、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共同举办的日本关西地区“对话湖北”活动在武汉举行,来自中日政府、企业、高校、媒体、华侨华人工商界等数百名代表参加,着重围绕中日地方共同发展进行系列对话交流,当场就共同签署了10个项目,可谓是一次成功的省际政府公共外交。

民间社会开展公共外交,既是国家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又是对于地方政府公共外交的补充与扩大,看似无足轻重,实则最接地气,因为民间交往形式上少了许多约束和限制。凡是民众生产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成为相互交流交往的内容;凡是不违法、不违规、不违教、入乡随俗的形式都可以采用。比如,正统正规的严肃宣传反而不如当下流行的媒介手段受欢迎,间接的文字图片讲授不如身临其境的亲身感受。所以,民间社会开展公共外交涉及内容更加宽泛、采用形式更加灵活,文化交流、艺术表演、非遗展示、体育比赛、美食品鉴城市节日等都是民间社会开展公共外交的主要内容,能够更好更快地拉进距离,建立友谊。最近,中国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得知中国防疫用品紧张,日本许多民间团体通过广泛募捐和采购驰援中国, 从民间社会公共外交的实践层面对政府的国家外交作了有力补充。日方的公共外交是成功的,我们除了感谢,更应该从中受到启发。

从上述三个层面来看,以地方政府开展公共外交为分野,向上涉及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制造、贸易等,向下则往往是不影响大局的具体性事务。因此,民间社会开展公共外交,只要不损害国家利益、不偏离国家政策、不玷污国家形象、不影响国家对外工作大局,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形象,增进友谊,为国家外交、地方公共外交打基础、笼人心、柔对立,是对国家层面战略外交的有力辅助,应该给予大力支持。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早已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每个国家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人类文明需要携手共建、交流互鉴,这样才能共商、共享、共建、共赢。既要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也要民间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事实上,民间社会力量正成为参与改革全球治理、提升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中国公共外交与美国以及西方的公共外交内容不一样,关键在于动机与目的完全不同。中国有着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形成丰厚的传统优秀文化。比如中国的哲学,是东方悠久文明的指南,它一直指导人们尊重规律、崇尚自然,指导人们求同存异、包容变化,指导人们修养自我、天人合一,直到今天仍然在指导人们如何历史辨证客观地观察认识世界、建设人类家园。正如近一个世纪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放眼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将目光转向世界东方, 期待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能为解决当代人类难题提供更多启示、更深刻洞见。今天的中国正是秉承以这种哲学作为基础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走向世界,广交朋友。

我们必须在开放中寻求交流,在交流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寻求共识, 在共识中寻求互利,在互利中寻求双赢。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记录长篇奖的《美国工厂》为这段话作了最好的注释。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