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公共外交模式已形成以海尔为代表的品牌建设模式、以中化集团为代表的社会责任模式、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战略引领模式、以中石油为代表的文化自信模式和以神华集团为代表的主动作为模式,正从自觉和活跃中走向成熟。中国企业公共外交的新动向,彰显了中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国际经营管理能力的逐渐成熟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

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国有大型金融企业、能源企业和对外工程公司为拓展经济贸易活动而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和代表处算起,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有三四十年历史。由于起步晚、对国际规则缺乏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历经波折,交了巨额“学费”,其中相当大比例是因公共外交意识不足而遭遇水土不服、蒙受损失的。近年来,随着公共外交理念广为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公共外交对于“走出去”的重要推动作用,公共外交意识开始觉醒,更加主动地将公共外交纳入企业“走出去”战略布局中,并积累了一定的公共外交经验,初步形成了企业公共外交模式。

中国企业公共外交的现状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明显提升,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程度不断加深。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全年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对外承包工程全年完成营业额10589.2亿元人民币,新签合同额16207.9亿元人民币。2016年末我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约97万人。这些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在更广、更深的层面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国企业的海外利益已成为企业整体利益乃至国家利益的重要有机组成。

为有效保障海外利益,中国企业自觉不自觉地开展了公共外交实践。尤其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公共和人文外交,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后,中国企业公共外交意识逐渐加强:一些“走出去”较为成熟的企业,如中石油等能源类企业、中铁建等工程承包类企业,非常注重海外政治、法律和文化风险管控,将相关内容纳入国际化战略之中;一些企业设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如中石油经研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国家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公司经社处、三峡集团出版传媒公司海外宣传中心,负责海外投资环境、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工作;一些企业如中石化发布海外社会责任报告、神华集团发布澳洲国别社会责任报告、中国交建路桥公司发布海外项目社会责任报告,注重与项目社区民众、行业协会、NGO等组织沟通交流;一些企 业,如中国电建,委托公共外交专业智库察哈尔学会对企业公共外交进行“私人定制”。概言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多涉足公共外交活动,一些较为成熟的企业已具备明确的公共外交意识,企业公共外交进入了自觉期和活跃期。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