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作为“一带一路”实践主体的孔子学院

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回应、共建共赢已经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识之时,孔子学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顶层设计上,对接国家需要、促进民心相通、努力促成五通的使命,应贯穿孔子学院开展国际汉语教育全过程,这对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汉语国际化教育机构具有高屋建瓴意义。在具体的层面,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的国际汉语教育经验和其面临的瓶颈,给我国公共外交带来许多启示。

一方面,孔子学院在国际上推广汉语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外方现有资源,打造高质量、得民心的文化活动,搭建各类宣传中国的平台。以柬埔寨为例,孔院正努力深入到各地区、各层次充分利用当地院校的教学声望、借助当地学校的场所和设备,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并因地制宜地建立反馈机制。同时,孔院也应创造条件定期派出老师到电台讲课、宣传,消除当地民众对孔院原有的误解,逐步实现其对中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从浅层了解到深度理解,对中国政策、中国方案、中国声音做出更为全面正确地解读。

另一方面,孔子学院应培养本土师资并因地制宜地编撰教材和工具书。实地调查显示,柬埔寨孔院目前略显短视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在于缺少本土老师,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的孔子学院共同面临的困境。长远来看,我国应十分积极主动地加大国外汉语教师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当地的“中国通”。柬埔寨孔院也不妨总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柬文版翻译、编撰的经验,努力实现教材本土化的同时,进一步整合资源编纂中柬交际会话手册、中柬-柬中小词典等工具书。全球范围内的孔子学院也都可以做类似的努力,这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地民众和中方人员互学语言的需求,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弥补当地汉语教学师资短缺的不足。

综上所述,我国在世界各地开设的孔子学院不应被视为单纯的语言教学机构,国际汉语教育是国家发展需求的一部分,是国家进一步向世界开放不可或缺的动力。“五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其中“民心相通”被视为社会基础,而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正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五通指数相关性的研究表明,民心相通与政策沟通、贸易畅通等都有较为紧密的传导机制和相关关系,基于此,“一带一路”沿线孔子学院应充分利用优势促成这些“链条”落地,主动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开展多层次的优势互补合作,深入当地促进民心相通,自觉承担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使命。

陈旖琦: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国家级创新课题组组长。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

<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