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教育援助的发展历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就已经开展了对外教育援助。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日益成为国际援助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新兴援助国,国际教育援助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援助方式。

成立伊始,新中国就展开了对外教育援助,如无偿捐赠教学物资及资金、派遣专家对受援国进行培训,此时来华留学生较少且以双边援助为主。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对外援助,主要有派遣教师、接收来华留学生、受援国国家教育代表团来访、技术培训等,仍然以双边援助为主。随着入常,中国开始积极参与联合国多边教育援助活动,注重与国际机构合作,援助的规模呈井喷发展之势,据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援非的教师只有3名,到70年代,教师已经多达115名;同时非洲来华的留学生规模也激增,20世纪50年代,来华留学的非洲国家只有埃及、肯尼亚、乌干达等少数几个国家,总人数为24人。到了70年代,人数达到648 人,学生遍布于中国建交的25个非洲国家。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发展迅速。我国对外教育援助的规模日益扩大,援助的内容和形式日益多元化:设立政府奖学金项目,资助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捐赠教学物资;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培训成为重点的援助领域,发展了官员培训班、技术培训班、短期人员交流项目、援外志愿者项目等多种形式,涉及农林牧等几十个专业。此外,加强了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联合国发展机构共同培训的各类技术人员累计达到1500多人。

21世纪,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对外教育援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援助的规模和力度迅速增加。2006年,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我国提出在3年内为非洲培养1.5万名人才;向非洲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为非洲援助100所农村学校;向非洲留学生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由目前的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

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框架内,我国领导人多次承诺加强对外教育援助。2013年,中国向东盟国家承诺在未来的3-5年内,将向其免费提供1.5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2014年,中国向非洲国家承诺,将为其免费培训20万名技术人才,免费提供3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向拉美国家承诺在未来5年内,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供6000个政府奖  学金名额、6000个赴华培训名额以及400个在职硕士名额,并于2015年启动  “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千人培训计划。2015年,中国向亚非国家承诺在未来的5年内,将向其免费提供10万名培训名额。2017年,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承诺,将每年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

以国际教育援助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举措

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特意强调了“民心相通”的重要性,指出要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民心相通被提上了战略的高度,而对外教育援助则是打通心与心的隔阂,消弭人与人的距离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国际影响力、改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中国的援助历史较短,援助经验欠缺,制约了我国对外教育援助发展,本文抛砖引玉,提出了几个提升对外教育援助效应的建议。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