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共文化外交是伴随上海国际化大都市战略展开的,其现实适应性表现为:用上海城市文化的内生性打造海派文化的城市精神,用文化无国界打开上海公共文化外交的想象空间,用可持续的文化沟通保障上海公共文化外交的顺利发展,用多层次文化交流构建上海公共文化外交的坚实平台,形成具有上海城市特色的公共文化外交格局。有必要从抓好上海公共文化外交的机制建设、充实上海公共文化外交的内容、加强国际多边文化交往和突出重点等方面,构建上海城市公共文化外交发展路径,更好地提升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影响力。

公共文化外交是以国家为主导、多方参与,通过观念、思想、信息、教育、艺术、制度等有关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达到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目的的外交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大量公共文化外交活动不仅深化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扩大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当前,上海公共文化外交处于成长初期,其未来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必要对上海城市公共文化外交的运行机制及未来走势展开深入研究,谋划应对之策。

上海城市公共文化外交的运行机制

上海城市公共文化外交,主要通过城市文化的内生性、文化外交的无国界、可持续的文化沟通、多层次文化交流等方式展开,并初步形成具有上海城市特色的公共文化外交机制,基本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公共外交发展的现实诉求。

城市文化的内生性: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是以吴越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在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吸纳西方文化的精华并融合中华文化的优秀成分,所形成一种新型的兼容并蓄的文化形态。作为上海都市文化外交内生性的缩影。海派文化植根于上海国际化都市生活的土壤,其演绎逻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洋文明两种不同文化在上海这个特定地域环境内交融的成功典范。海派文化真实反映当代上海都市社会人的生活场景和心路历程,客观揭示在工业文明熏陶下上海人所持有的文化价值理念和精神向往。它从根本上扫除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文化障碍,打通中西方文明相互认同的文化心结,搭建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互动平台,大大提升上海都市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力,为上海公共文化外交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内生性文化支撑。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