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与全球治理的互动关系

现如今,公共外交成为了一种国家用于广泛参与全球治理的传播工具;同时,公共外交也被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作为了解、参与和影响公众对全球治理相关议程的态度和看法的应用与反馈机制,这些议程广泛涵盖诸如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气候问题、贫困差距等众多全球性问题。从最初的旨在传播宣传本国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到强调多元行为体的互动与管理共同事务,公共外交与全球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愈加地紧密与明显。

根据公共外交的定义,公共外交有别于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公共外交是由本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或接受政府委托的民间组织团体及公司直接针对国外公众(包括民间组织与企业)的对外交往与交流活动。搭建国内官方与国外民间的外交沟通渠道是公共外交的核心特征,但公共外交的交往平台并不局限于国内官方对国外民间,也可以是通过国内官方委托国内民间的方式,由国内民间对国外民间展开对外交流活动。国内民间组织或机构可以承接官方委托,或由官方直接成立准民间机构,进而发挥公共外交的功能,例如作为中国官方成立的准民间机构,中国对外友协及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就肩负着与国外民间组织、国外公众搭建外交舞台,进行宣传、交流与沟通的职能。受政府委托而由公司出面进行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也符合公共外交的定义。

就全球治理而言,无论从学界长期以往的广泛关注,还是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对治理有效性问题的广泛关切,全球治理已成为各国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基础性共识。所谓全球治理,指的是“以人类整体论和共同利益为价值导向的,多元行为体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革和全球问题挑战的一种新的管理人类公共事务的规则、机制、方法和活动”。(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可以说,全球治理的价值属性是基于人类整体的共同利益;全球治理的实施对象是多元行为体共同参与,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全球治理的目的是共同应对全球变革和全球问题的挑战;全球治理的实现手段是构建促进国际合作的规则、机制和制度。

传统意义上,公共外交最终的目的是影响他国民众对本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见和态度。公共外交更多的被视为传统外交“新瓶装老酒”的表现形式,作为传统外交的一种必要补充,公共外交更加强调对国外公众施加影响及增强彼此间的交流。尽管公共外交与全球治理在手段、目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分野,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人们对于全球治理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性及相互促进性正在逐步加强,可以说公共外交的实施与评估已经成为促进全球治理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方式。

公共外交与全球治理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二是利益目标的共同性。

所谓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二者均着眼于非国家行为体在处理对外事务及治理全球性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多元行为体的共同参与是全球治理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其中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也逐步加强。公共外交所强调的是非国家行为体作为外交使命和目标之载体的重要性,特别是民间部门与非政府组织对外交流与合作。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全球治理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与公共外交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比如,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全球治理合法性的增强就来自于公众的信心和支持,非国家行为体参与的有效性也更多地取决于民众的满意程度,而非议程设置目标的实现。同时,二者在参与方式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全球治理所追求的是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合作走向机制化,政府部门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沟通也是实现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

此外,公共外交在关注焦点上也与全球治理的治理目标存在重要的重合。在促进国际合作的机制化、应对全球性威胁、提供全球公共物品、塑造共同的治理价值观念等众多维度方面,开展全方位、依托于多元行为体的多领域、深层次公共外交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所谓利益目标的共同性,传统公共外交追求的目标是通过对他国民众的态度施加影响而促进本国国家利益。与官方外交一样,国家利益的实现是公共外交的落脚点。在当今世界,国家除了关心本国国家利益,还必须关心与人类整体相关的共同利益。基于全球性问题而产生的人类共同利益正深深内化于一国的国家利益之中,诸如全球金融稳定、环境气候变化、疾病防治、跨国犯罪、网络安全、可持续发展、贫富差距与援助等全球治理议题成为一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时代,全球治理所关注的人类共同利益正逐步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各国所广泛接受。随着全球治理关注维度的扩展,公共外交的议程也更加多样化,二者在利益目标选择上的共同性不断加强。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