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村文化公园 。

朝阳产业遭遇成长烦恼

“今年夏天,村民家里的窗总算敢打开了。”7月26日,在临海杜城镇土城村采访,皮肤黝黑的村支书金先国深吸了一口气。这是临海医化园区实现循环化改造后,百姓最直接的感受。

土城村紧邻临海医化园区,最近距离不足500米,多年来,村民们对这个“邻居”有着复杂的感情。医药园区未建之前,滩涂边的土城村是远近闻名的经济薄弱村。“相亲的姑娘,一听到是土城村的小伙子,转身就走了。”金先国笑着说。

2001年,临海医化园区第一家企业奠基,到入驻企业全部建成开工,短短几年时间,数万务工者进入园区,让土城村变得热闹空前。村里不少家庭建起三层洋楼,楼上出租给务工人员,楼下经营餐饮、零售。相比从前捡贻贝、种蔬菜,土城村民的年收入提高了不少。

钱包鼓起来,烦恼也来了。紧邻村庄的医化园区里,挤着40多家医药化工企业,60多家合成革、电镀企业,个个都是排水、排气的重污染大户。“园区刚起步时,重发展轻环保,入园门槛较低。”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陈敦渊说,这导致部分企业乱排“三废”,园区持续被污染问题困扰。

那些年,各种化学药剂的味道,常年飘散在土城村上空。即便是炎炎夏日,村民们也不敢开窗通风。“一到晚上味道就更重,像踢翻了药水箱,咸辣酸什么气味都有,开窗根本睡不了觉。”

空气臭、水发黑,土城村民与医药企业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医化园区的环境问题投诉量,常年排名临海环保投诉第一位,园区因此被浙江省环保厅挂牌督办。

如何让村民们不再烦恼,台州市各级部门一直在思考。一方面,医药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也是浙江八大万亿产业中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正实现从医药大省到医药强省的跨越发展,产业发展情景仍然广阔;另一方面,企业污染环境、影响周边村民的事实也客观存在。

医药产业发展,应当如何处理好与周边环境、村民的关系?循环化改造,是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必由之路。为此,临海市委、市政府以打造“绿色药都”为目标,加大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整治多年来存在的历史性、积累性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循环化改造,倒逼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