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家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 2017-07-21 15:08:54 | 来源: 央广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刘梦雅

关键词: 一带一路,社会发展,健康,教育,就业,性别

2.“一带一路 ”国家预期寿命值增长率普遍较低

自1960年以来,由于健康知识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预期寿命都有所提高,但增长程度并不相同。我们测算了“一带一路”国家1960年以来预期寿命值的增长率,如图5所示,世界预期寿命平均值从52.47岁提高到71.45岁,增长率为36%;“一带一路”国家的预期寿命平均值从1960年的55.83岁增长到2014年73.24岁,增长率为31%,高于高收入国家(17.67%)以及经合组织(18.96%)等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低于世界预期寿命平均值的增长率。上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较高,健康、医疗条件较好,公民的预期寿命基数较高,增长率较低。然而中低、低收入国家由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预期寿命基数较低,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这些国家的预期寿命增长显著。

“一带一路”国家的预期寿命值的增长率存在地区性的差异。南亚地区的健康状况改善最为明显。在1960年至2014年间,“一带一路”国家预期寿命平均增长率为31.17%。中东欧地区平均预期寿命从1960年的66.75岁增长到2014年的75.87岁,增长率仅为13%,低于“一带一路”国家平均值,是六大区域中增长速度最慢的,但是该地区的预期寿命平均值却始终高于65国平均值,其中增长最少的是乌克兰(2.89年,4.2%)、塞尔维亚(3.95年,5.5%)、立陶宛(4.12年,5.9%)。中亚和蒙俄地区预期寿命平均值都增长了12年(增长率分别为22%和21%),增速较低。南亚地区从1960年的40.55年增长到2014年的74.79年,共增长了34.24年,增长率高达84%,是六大区域中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增长最多的是马尔代夫(39.5年,105%)、不丹(37.11年,114%)和尼泊尔(34.43年,98%)。东南亚、西亚的平均寿命从1960年到2014年分别增长了23年(增长率44%)、20年(增长率39%)。

“一带一路”国家社会发展


并不是所有国家的预期寿命均保持增长态势。如图6,中国1960年的预期寿命只有43.35岁,而彼时俄罗斯的预期寿命已达66岁;此后20年中国的健康状况快速改善,平均寿命在1990年左右即超过俄罗斯。然而,俄罗斯的预期寿命在20世纪90年代却出现了急剧下降。1990至1994年期间,俄罗斯的男性寿命从64岁下降到58岁,女性预期寿命则从74岁下降到71岁。此后俄罗斯公民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预期寿命值也比中国低5年左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