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行政体制改革。重庆积极探索符合市情的行政管理新路子,全市行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基本建立起了精简、统一、高效的直辖市行政管理体制。

截至2016年底,市委部署的64项重点改革专项、281项重要改革任务,分别完成了23项和209项;我市承担的101个中央试点和部署的39个市级试点,分别完成47个和26个。

开放,令重庆由“内陆腹地”变身“开放高地”。

通道不畅,曾是制约重庆发展的第一“瓶颈”。不沿边不临海的重庆,将目光投向欧亚大陆桥——首开中欧班列先河的“渝新欧”,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行程1万多公里,直达欧洲。更为重要的是,其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1/5,时间仅为海运的1/3。如今,“渝新欧”占到全国中欧班列货运总量的近50%。

不仅如此,重庆还立足于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位优势,不断扩大向东向西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了由航空、铁路、长江水运交通枢纽、国家级开放口岸和保税区组成的开放平台,内陆开放高地特征基本成型。

2015年11月,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落户重庆。打通内陆地区联通世界的资金、物流和信息“梗阻”,内陆地区物流成本和融资成本“双降”的目标正在重庆探索实践。

2017年4月,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营。重庆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释放发展能量,为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注入新动力。开放的红利将在重庆进一步得以释放。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16年9月,市委四届九次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按照《意见》,重庆将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通过大力培育创新主体解决“技术供给”问题,加速完善创投体系解决“资本来源”问题,统筹搭建创新平台解决“创新生态”。

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不断生发。2016年全市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0家、星创天地10家;新增技术转移机构5家;众创空间建设实现区县全覆盖;全市新增重点培育科技型企业3260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971家、同比增长16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2家、同比增长8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西部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在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引擎”驱动下,重庆经济面貌一新——

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全市现代经济的结构特征日益明显;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增收空间不断拓展,七大特色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

汽车、电子双轮驱动,装备、化医、材料、消费品、能源产业多点支撑的多元产业体系形成,十大战略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工业经济抗御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不断增强。

刚刚发布的《重庆全球媒体形象报告(2012—2016)》指出,“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1台是重庆造”成为重庆笔电产业最直接的媒体形象;全国每9辆汽车中,就有1辆是重庆造,重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第一城”。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平台、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等要素市场从无到有,离岸金融结算业务快马加鞭,助推全市金融业快速崛起。2016年,重庆金融业GDP占比达到了9.4%,排名全国第七,重庆正朝着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迈进;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0728.77亿元,是1996年的32.8倍,占GDP比重为61.1%,比1996年提高36.2个百分点……

今天的重庆经济,已绽放出了一个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春天!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