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之路,路漫漫兮夜以继日

  李赞与同事进行课题组学术研讨。本人供图

一路“保送”又一路“破格”的李赞,却坚称自己是一个“反应迟钝”的人——原来,“聪明”竟然不是一个科学家的必备素质。

小时候上学,老师经常跟李赞父母谈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孩子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李赞说,因为上课听不懂,就怕老师提问,站起来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答不上来。“当考试得了第一名,别人都说我是好学生,却不知道我在背后付出了比其他同学多好几倍的功夫和时间。”

读博士的时候,李赞写论文也是最慢的。别的同学在博士一二年级就出论文了,李赞快上博三了都没有写出来。姑娘急了,又像小时候一样天天给自己加班加点。在博三一年的时间,李赞竟写出了7、8篇论文,发表在了级别很高的国际期刊上,还获得了学校的优秀博士论文资助。

李赞从小性格外向,兴趣广泛,唱歌、跳舞、练素描、写书法、办板报,还参加了学校鼓乐队……在唱歌方面更是得到了名师指导,并获得过不少奖项。当年和她一起学习的三十位学员,二十多人都考上了音乐学院。后来很多人都好奇李赞为什么没有选择唱歌,她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听话。我一度也想以唱歌为职业,父母却不同意,认为既然功课好,就该去学理工科,将来好找工作。父母为我选专业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未来会成就一个科学家。”而李赞自己也是在上研究生以后才逐渐明白科学是什么。

在李赞看来,该做的事情就要全力以赴,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如她的父母,明明没有打算让女儿走音乐之路,却仅仅因为女儿喜欢就给了她极其“专业”的投入——一小时80元的学费、一套又一套昂贵的演出服、录制三四百元一盒的金属带……每次老师上课,妈妈都会用录音机录下来,把自己也学成了半个老师,女儿在家练声,妈妈能听出好坏对错,给她纠正。在那个并不重视孩子业余爱好的年代,得是多么不功利的父母,才能为孩子“业余”的事情做出如此不业余的努力,也因此造就了这个毫不懂得功利的孩子——所有的回报都不是求来的,水先到,渠自成。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