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事机构与洋行

1918年底张家口开埠完成了所有准备程序,政府当与各国在京使团磋商。经房建昌考证:1920年4月美国首先确定在张家口设立领事馆,这是张家口城(口内)历史上开设的第一个外国领事馆;日本外务省1922年3月14 日下令在张家口设领事馆;苏联1924年11月7日在在张家口设领事馆。

清末民初张家口未开埠之前,多国洋行涌入显现“开埠效应”,就此现象日本人于1904年《论开张家口为商埠》中写道:“张家口由中国通于蒙古及俄属西伯利亚之重镇而为通商之要区,近年该地之通商发达效着,……闻天津之洋商冒中国商人之名开分行于该地,以从事收买者指不胜数。而面对未开埠之前的洋行进入,清廷官员十分敏感,直隶督抚予以严查:窃查各国洋商,若赴内地开设行栈,以及华洋商互相假冒、影射牌号,均为约章所应禁者。……拟清饬下京张、正太等处铁路经过各州县,洋商只准入内地寄寓客栈,办本行货物出洋,不得在内地开设行栈,……如该地方官失察,即行撤参,以示惩警。”未开商埠前洋行商人在张家口做生意受到约束,只可以与当地商家合作,用“变通”的方式做生意,不可以随意公开挂牌设立洋行。

结语

清末民初,自开商埠自中国南北东西发展迅速,已达50余处。张家口处于干旱寒冷的北方边地,其口岸开放的历史成因,主要基于地理位置优越与商贸兴盛:自清康熙中期至乾隆二十年,俄国官方商队北京贸易将张家口立为必经之地;雍正五年中俄恰克图条约后张家口成为主导恰克图贸易的集散地;1860年后中俄茶叶贸易之争,俄商争得张家口“口外”设置茶栈利益; 1904年俄日战争后,日本加紧与俄国在张家口的利益之争;清末民初三四十家洋行涌入张家口的“开埠效应”等等;与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一些城镇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在开埠的历程中,外部势力的干扰以及政府的对策,成为近代张家口自开商埠攸关国家涉外关系的一个难点、节点。当中国处于二千多年以来的大变局之时,弱国无外交,弹丸之地的张家口城区对外开放承受着外部势力的掣肘,走过了艰难历程。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之变局,新冠疫情、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考验着各国,而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成绩,奠定了稳健前行的基础,并致力于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的中国与一百多年前相比,其国力完全不可比较,且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坚持走与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道路。

本文就近代张家口自开商埠历程,作该地口岸开放涉外关系简短考述, 以达知史明鉴之意。

常忠义: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北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李国欣: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