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至今,笔者曾在马拉维工作多年。多年的马拉维工作经历使笔者发现,笔者对中马关系的真实体验与现有研究文献及官方报道中的中马关系形成鲜明反差。带着这个反差与疑惑,本文对中国政府援助在马拉维民众中的影响及认同问题做了一个探讨。研究发现,马拉维各社会阶层对中国政府援助及中马关系呈现出“倒金字塔型”的认同模型,而中国政府对外援助的精英路线是造成这一认同模型的主要原因。在民粹主义风起云涌的今天,中国政府的对外援助面临着向社会、民生、安全等领域转型的问题。

1956年中埃建交拉开了中国援助非洲的序幕,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对非援助使中非互惠互利,成效显著。为了凸显非洲的政治地位,中国外长至今已连续31年将非洲作为新年首访第一站。而在现有研究文献和官方报道中,中非关系也呈现出“95%的尼日利亚调查对象认为中国对尼日利亚的经济有积极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非患难与共,同心协力”等一片大好局面。

然而,事实、或者说全部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

2015年8月至今,笔者一直在马拉维大学孔子学院工作。笔者的教学点在马拉维中部Kasungu县的一个乡镇,因此多年来得以较多地接触马拉维普通大众。在多年的接触中,笔者对中非关系的真实体验却与现有研究文献及官方报道中的中非关系大相径庭:虽然中国政府对马拉维开展了诸多援助, 但马拉维民众似乎并不买账;中马民众之间也不是宣传中的亲密无间,而是矛盾冲突不断(2020年11月10日就有两位中国公民在马拉维遇害)。因此, 带着这个疑惑和反差,笔者计划对中国政府援助在马拉维民众中的影响及认同问题做一个探讨,并从民粹主义视角对中国政府对外援助的转向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马拉维各社会阶层对中国的认同

笔者对中马关系的真实体验与现有研究文献及官方报道中的中马关系形成鲜明反差,可以用一个模型对这种反差进行高度概括。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非患难与共,同心协力。”非洲方面大体亦如此,仅以马拉维为例,据笔者统计, 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间,马拉维总统4次访华,并盛赞中国是马拉维“伟大的朋友”,这些都说明,至少在官方层面上,中非与中马关系几乎是亲密无间的。

为了驳斥“中国并没有聆听非洲人民的愿望,只是在听从非洲统治阶级的意愿”这一论断,沙伯力和严海容于2009年对非洲九个国家展开了调查, 每个国家涉及调查对象250名,其中包括150名本科生、50名研究生和50名教员。沙伯力和严海容调查后得出了“68%的苏丹人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政策大体上或在某种程度上对其国家有益”“76%的肯尼亚人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对非洲大陆‘非常有利’或者‘有利’”“67%的埃塞俄比亚人对中国项目感到'非常满意'或者'满意'”等结论。从沙伯力和严海容的研究我们可 以看出, 非洲的“ 大学师生” 这一精英阶层对中非关系的评价总体来说是积极的, 其满意度维持在60%至70%, 但比官方层面低。

马拉维普通大众与在马谋生的华人华侨之间对立情绪严重,马拉维普通大众间流传的主要是在马华人华侨虐待当地员工、偷税漏税、行贿等负面消息,而在马谋生的华人华侨则认为马拉维雇员好吃獭做、不求上进、 “臼眼狼”, 二者之间的冲突, 甚至抢劫、勒索、谋杀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当前 的研究文献中我们找不到以非洲普通大众为调查对象来评价中非关系的研究文献, 如果有, 那么他们的调查结论也 一定与笔者的调查结论一致, 即非洲普通大众、包括中产阶级及底层民众对中非关系及中马关系的评价是比较低的,甚至是负面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马拉维各社会阶层对中马关系的好感度与该社会阶层的人口比重之间呈现出 一种“倒金字塔“关系。具体如图 1所示。

根据图1所示,我们把马拉维社会分成四个阶层,“第一阶层”指政府高层,“第二阶层”指精英阶层,“第三阶层”指中产阶级,“第四阶层” 指底层民众。在马拉维的社会阶层中,从“第一阶层”的政府高层到“第四阶层”的底层民众,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对中马关系的好感度却越来越低,这就是我们根据相关文献及本文调查结果得出的马拉维各社会阶层对中国政府援助及中马关系的认同模型。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