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不仅帮助造就了紧密的世界联系网络,还影响了国际交往的方式和内涵。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沿线国家重点搭建数字基础设施和平台、推广数字商务贸易,逐步建立了“数字丝绸之路”。本文分析了中国数字能力的崛起后面临的挑战以及已有的数字合作基础,探讨了“数字丝绸之路”依托数字平台走出去和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等方式承担了中国拓展文化软实力和传递创新外交理念的重要作用。“数字丝绸之路”应秉承历史传承,应新国际形势和技术条件要求,继续深入数字国际合作实践,促进外交思想理念的飞跃。

今天,我们正处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一轮技术浪潮当中。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到5G通信、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信息技术革命本身正在不断演进,推进全球产业结构重组和商业模式创新,也深刻影响了国家间的交往方式、层次和内容。自2013年9月起,在政府支持和官方倡议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搭建数字基础设施和平台,进行数字商务贸易,努力推动民间、企业和政府间的信息交流和数字技术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面对全球疫情爆发后技术单边主义势力抬头和去全球化动力的增强,反思中国技术发展和合作实践具有启示性,可为国际数字合作和中国外交理念的跨国流动提供指引和推力。

数字中国的崛起:挑战与应对

当下,网络信息和数字技术更新进程加快。随技术创新而来的,还有新型的组织、技术应用、产品混合、投资模式等,不仅帮助造就了可在世界范围内紧密联系的网络,还支持了其他融合发展以影响和改造当前国际社会。

可以说,中国现今世界影响力的基础来自于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大幅增长,而信息数字技术则成为中国崛起的加速器。中国抓住了且正在好好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高度融合,并与制度改革紧密联系,在数字经济方面一直保持稳定提升。尽管在新冠疫情期间,数字经济产业投入下降,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企业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数字经济在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中起到了引擎作用,可以为其他产业赋予更多动能。特别是中国的数字化道路是一条实质的独立自主发展道路, 它由引入外资开始,在国家市场经济政策的推动和鼓励下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环境,重视技术转让,且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最终扭转了对外资的依赖,实现了快速发展、自我保护和主权完整。

中国在经济体量上已经跻身大国行列,但中国的治理方式和政治理念, 以及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被接受程度在国际上仍旧非常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与其他国家深入开展数字技术经济合作。在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中,中国延续千百年的政治状态的根基是具有高压性和集权特色的治理方式,因而也被塑造成为了西方自由秩序的对立面,被一些国家有所“提防”。此外,相较传统文化而言,现当代中国文化在全球视野中也仍旧缺位。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数字资源也更加丰富,文化习惯跟随商业贸易融入各国社会,文化元素也被融合在了电影、手机游戏和短视频等媒介形态当中,通过全球网络广泛传播给世界。官方渠道方面,中国国际电视台也搭建了展示当代社会主义中国风貌的互联网平台。但是,从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优势、到被其他国家认可并产生影响力和号召力,中间还有很长的距离。

其次,受技术单边主义和去全球化思潮影响,当下中国在全球拓展数字业务的外部环境逐渐恶化。自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不仅在经贸关税方面为中国设置重重“关卡”,也意图维护其数字霸权,否认数字中国崛起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对华加大了科技施压力度。2019年8月,美国开始禁止联邦政府从中国的一些科技企业购买设备和服务,华为、中兴通讯位列其中。2020 年7月底,特朗普意图签署政令勒令字节跳动拆分抖音海外版(TikTok), 在收购失败后又禁止任何美国个人或实体与抖音海外版、微信及其中国母公司进行任何交易。从数字基础设施到软件应用,美国对中国技术企业进行多重围堵和压制,或又可能引起一些国家盲目“跟风”,整体割裂数字国际合作的格局。

自2013年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开始在新丝路经济带进行数字基础设施的铺设,广泛深入连接亚非欧以及广大发展中各国各地区,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数字丝绸之路”项目系列,并传递着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这不仅是顺应和平与发展主流、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合作共进的切实举措, 也可以借力项目推进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在沿线地区宣传数字国际合作的积极意义,防范美国和西方技术霸权势力延伸和对中国数字能力发展的误读和污蔑。同时,“数字丝绸之路”的推进也可以进一步缓解美中战略竞争带来的地缘政治效应,为中国赢得良好的周边环境以继续把握新技术革新的发展机遇。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