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缅甸非华裔民众的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为了解缅甸民众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情况,研究团队采取英文、缅文两种在缅甸通用的语言进行设计问卷设计。问卷由27道题组成,于2020年12月15日至25日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发放了17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1 份。在受访者中,缅族占比73.5%,其次是掸族,还有其他民族如中缅混血、印度裔等。问卷的可靠性为0.825(Cronbach’s Alpha),效度为0.613(KMO)。

统计数据显示,受访者当中有78.1%的人没有去过中国,这说明大部分缅甸民众缺乏对中国的实地了解。90.1%的受访者中文水平非常低,这是影响他们深入了解中国的主要阻碍。

在媒体接触与使用偏好方面,接近50%的受访者使用西方社交媒体,次之是缅甸媒体,有18.5%的人通过中国朋友了解中国,反映受访者的媒体接触与使用偏好背景,有可能成为影响缅甸民众认知和评价中国的主要障碍, 也从一个视角显示缅甸民众偏向于使用西方媒体以及非友华缅甸媒体所形成的“信息茧房”,正阻碍其更加深入了解中国。

因为中国传统媒体(包括网站)、缅甸华文媒体、中国社交媒体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相似性,研究团队把它合并为“中国媒体”一个类别,统计受访者使用“中国媒体”并正面评价中国国家形象的人数占使用“中国传统媒体(包括网站)”“缅甸华文媒体”“中国社交媒体”三者总人数的比例, 并与其他类别进行比较。通过交叉统计,数据显示,使用“中国媒体”和从“中国朋友”了解中国现实情况,并持中国国家形象正面评价的比例,高于使用缅甸媒体和西方社交媒体并正面评价中国形象的民众比例(见表1), 这说明受访者使用“中国媒体”比使用“缅甸媒体”和“西方社交媒体”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形成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

使用“缅甸媒体”了解中国并正面评价中国的比例最低,说明缅甸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不够友好。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缅甸学者敏辛的观点,即缅甸媒体崇尚西方新闻自由,对华报道不够客观、公正,在报道涉华新闻时甚至比西方媒体更加片面,裹挟了缅甸民众对华态度。

然而,使用“中国媒体”和从“中国朋友”两个途径了解中国,并产生正面形象的民众比例均不超过40%,说明使用“中国媒体”和从“中国朋友”了解中国的受访者并没有因为使用“中国媒体”或者结交“中国朋友” 就大幅增加对中国的好感。这种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调查数据显示,85.4%的受访者看过中国电影,近70%的人喜欢中国电影。这说明中国的影视作品非常受缅甸民众的欢迎。在调查缅甸民众为什么喜欢观看中国电影的问题时,近50%的受访者表示因为喜欢中国明星而观看中国电影,40%的受访者认为观看中国电影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还有30%的受访者肯定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准。

54%的受访者正面评价中国的影视作品和中国经济,次之是中国文化, 但是正面评价中国国家形象的受访者却仅有17%,这就产生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缅甸民众肯定中国的影视节目、文化与经济,但却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不高,也就是说通过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并不能使缅甸民众产生正面积极的中国国家形象。

在调查哪些因素导致受访者对中国国家形象产生负面印象时,有51%的受访者认为环境污染严重,次之是人口素质、性别比例失衡等存在严重问题,32%的缅甸民众认为中国社会治安不好,这可能与他们在媒体接触中看到的中国社会治安的负面报道有关系。实际上,中国的社会治安已经大有改善,受访者对中国社会治安评价不高,偏离了中国的实际情况。

调查发现,受访者对“一带一路”倡议普遍缺乏了解,只有17%的受访者表示了解“一带一路”倡议(见图1),反映“一带一路”倡议未得到缅甸民众的广泛响应,同时显示民众接收到的信息非常有限。

调查数据显示,31.8%的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能为缅甸带来好处,而47%的受访者却表示该倡议对缅甸不太有益甚至毫无益处(见图2)。可见,受访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缺乏足够的认知,态度也偏向负面。

在缅甸民众关注中缅哪一个议题的调查中,52%的受访者表示关注中缅之间的经济与贸易,次之是中国的风景名胜,影视文化居第三。这说明,中缅经济合作仍然是促进中缅关系,提升缅甸民众对华关注度的重要议题。

如何改善与增进缅甸民众对中国的认知?72%的受访者认为,缅甸青年来华留学是最佳方式,次之是举办中缅文化交流活动,27%的受访者表示中国在缅甸开办缅文媒体也有助于缅甸民众了解中国。这也在某种角度反映了缅甸媒体在报道中国新闻时,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涉华报道倾向负面。

从上述的调查来看,影视作品最受缅甸民众欢迎;经济最受缅甸民众最关注;语言不通是阻碍缅甸民众了解中国的最大藩篱;缅甸媒体倾向是影响缅甸民众认知中国国家形象的主要因素;西方社交媒体是缅甸民众了解中国最主要工具;接收更多缅甸青年来华留学是促进缅甸民众提升对中国认知的最佳手段;环境污染是造成缅甸民众负面评价中国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 缅甸民众的中国国家形象认知处于低水平且负面的状态。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