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外交因其灵活多元、亲和力强、群众参与度高等特点,成为激发民众之间友好交往的内生动力,可与官方外交长短互补、形成合力。高水平的中俄关系不仅仅依靠政府间的携手并进,也得益于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后,千余名灾区儿童应俄方邀请赴“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2018年,已长大成人的灾区青年再次回访“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笔者作为亲历者之一,参与了这场中俄人民之间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民间外交活动。

周恩来总理曾指出“中国的外交是官方、半官方和民间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其中,官方和半官方的外交作为“规定动作”虽统领大局,但时常受到国际环境、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制约,在方式方法和成效影响上都存在局限和不足。民间外交作为一种有较多“自选动作”的外交方式,具有灵活多元、亲和力强、群众参与度高等特点,更能够激发民众之间友好交往的内生动力,可与官方外交长短互补、相辅相成、同向而行、形成合力,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民间外交强化了中外人民之间的理解合作与和平友谊,促进了世界的繁荣稳定与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总揽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国际局势,开创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在十九大报告中,他就世界时局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以及人类社会面对的共同挑战时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他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活动回顾

中俄两国山水相连,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自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以来,中俄关系一直保持着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势头。两国在经贸、能源、科技、旅游、教育、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同时,条约特别指出两国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世代相传”。2016年6月,习近平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指出:“15年来,在条约精神指引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高水平上快速向前发展,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在人文方面积极开展交流,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相继成功举办,媒体交流活动顺利开展,民众间好感度提升,国民关系日益巩固。其中,2008年至2018年,一段跨越10年的深厚友谊更是见证了中俄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发展历程。

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应俄罗斯政府邀请,1500余名灾区儿童分两批赴俄疗养。其中,996名孩子来到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在一起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中国孩子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同俄罗斯老师们结下深厚情谊,收获了终生难忘的“海洋”记忆。

2018年,时值“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成立35周年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待汶川地震灾区儿童10周年纪念之际,已长大成人的灾区青少年代表在外交部、教育部、四川省委、四川省教育厅的精心安排下组成“情同手足, 爱如海洋”四川青少年赴俄交流团,回访“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的习近平主席也同普京总统一道前往“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看望了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友谊使者。

这段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故事反映出两国人民深化友谊的美好愿望, 成为了中俄友好交往的生动例证,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习近平主席指出,“这一份深情厚谊体现出中俄人民间的大爱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希望中国青年以无限的爱回报俄罗斯人民,回报祖国,做国家的栋梁和中俄友谊的传播者。”

“海洋”全俄儿童中心见证了中俄人民的友谊,是中俄民心相亲相通之处。早在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曾访问过这里。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习近平主席也反复提及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的见闻和感受。

在这十年当中,“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与四川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2014年9月,儿童中心代表团第一次访问四川。2019年,儿童中心代表团又分两批于5月和10月抵达四川,开展交流合作。2018年9月,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与“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主任巴济列夫斯基在俄签署《联邦国家预算拨款教育机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与四川省教育厅合作协议》,以期通过推动中俄青少年友好交流促进中俄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在该协议的支持下,2019年8月,四川省绵阳市28名师生参加了四川省首批青少年赴“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的交流活动。

俄罗斯“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每年接待前来交流学习的中国儿童约100 人,2019年则达到150人。除此之外,该中心还与黑龙江省、山东省等地的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将在两国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青少年的互动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