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性图景:个体叙事视角下的日常生活图景

来自中国西南农村的李子柒早在2012年就在微博平台上注册账号,并于2016年4月开始上传一些自制的视频,赢得了一些口碑,2017年成为当年国内第一网红。2017年8月21日,她在YouTube平台开设个人账号,先后上传100多个自制视频,每个视频时长为5—10分钟。为了能够整体勾勒李子柒视频所呈现的象征性图景,笔者将李子柒自开设YouTube账号到2020年1月15 日之间上传的103个短视频进行了主题分类,主要涵盖了“美食”“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传统工艺”等几个方面(见表1)。

从上述主题分类可以看出,与其他行为主体的宏大叙事不同,李子柒从个体叙事角度,展现了以自己与奶奶生活的中国西南农村为背景的日常农业劳作与生活图景。李子柒视频的个体叙事视角主要由以下三大元素构成。

第一,日常劳动实践。李子柒是视觉影像的唯一叙事主体,她通过自己的视角,以中国传统美食与工艺为切入点,将自己的日常劳动与生活铺陈开来。李子柒展示美食的每一条视频都交代了美食的主要原材料从种植、采摘、清洗、烹调到摆盘的全过程,自己是这一系列劳动的实践主体。

第二,自然田园场景。李子柒和奶奶生活的田园是视频的主要场景。在这里,她耕种田野,每次都从自家菜园采摘新鲜的瓜果蔬菜,用山泉水洗去杂陈,洗衣做饭;院子里不时传来鸡鸣声、鸟叫声、狗吠声,这个富有烟火气的自然田园,别有一番“世外桃源”之意。

第三,非语言元素。视频中,除了李子柒与奶奶之间很少的方言对话, 几乎没有人物对话,配乐、肢体动作等非语言元素成为了主要叙事元素。配乐以琵琶、古筝、二胡、扬琴等中国古典乐器弹奏为主,适时加上钢琴、长笛等乐器,符合视觉影像的古朴特质。李子柒每次制作美食后都会与奶奶共享美食,日常劳作中的互动也时时传递着温暖。

正是这些个性化、生活化叙事元素的使用,构成了李子柒视频知足、惬意的日常生活底色,李子柒通过个体叙事展现的日常生活图景在海外公众中引发了高关注度。

共情与认同:情感连接下的公共外交效应

新旧公共外交的最终目的都需要超越认知层面,抵达情感层面,在与他国公众建立情感连接的基础上,获得他们的理解与认同。为了进一步分析李子柒视频如何与海外公众建立情感连接,笔者用Python语言爬取了公众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条视频的评论数据(包括评论总数、评论内容、评论发表时间、评论顶数、评论回复数、评论回复文本),共抓取59577条评论,涵盖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俄语、葡萄牙语、越南语等40多种外语。笔者将中文和无效评论剔除,同时将所有非英语评论全部翻译成英语,获得有效评论45387条。最后从认知、态度与行为三个层面对10条视频进行了效果评估(见表2),并利用词频分析,将评论中词频量在250次以上的关键词制作了词云图(见图1)。

词云图直观地呈现了海外公众对李子柒视频的整体评论意见,即“一个热爱生活的美丽女子”。可以说,李子柒个体叙事角度呈现的日常生活图景构成了与海外公众情感连接的接触点,李子柒的个体叙事由此实现了由个体到超越个体(人类的、共享的、普遍的)叙事过程,在情感连接基础上,产生了共情与认同。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