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公共外交的中国方案

数字公共外交的兴起成为此次疫情期间的一大亮点。相比于传统公共外交,以社交媒体为主战场的数字公共外交具有双向沟通等特点。换言之,在互联网空间内,网民更加期待以平等姿态与公共外交主体进行对话。对于国家主体而言,利用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战略传播则需要基于数字媒体发展的特征进行重新的规划和设计。国家主体必须寻求利用新媒体平台,向更加靠近受众的话语模式进行转变。

中国媒体在数字公共外交领域的探索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面对来自美国政客的无端指责,2020年4月30日新华社通过推特账号发布了一则名为《病毒往事》(Onceupon a Virus)的视频,这则视频以当下流行的极简化风格呈现,将“乐高”这一流行文化符号与中美两国经典文化形象——兵马俑和自由女神进行融合。这条推文在一周之内迅速成为爆款,获得2.5万次转推,4.8万次点赞,以此为“迷因(meme)”的衍生视频也广为流传。

抖音海外版TikTok的持续发力也成为此次疫情期间数字公共外交的典型案例。虽然受到了来自于白宫和五角大楼的无端指控和脸书等竞争对手将商业操作政治化的压力,TikTok所采用的深度本土化和“淡色中国”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其所面临的挑战。疫情期间,发展势头良好的抖音增速更为迅猛。截至4月30日,TikTok全球总下载已经达到了20亿次,疫情开始后的5 个月内增加了5亿次下载量。在Netflix、YouTube等老牌媒体平台流量纷纷下跌的现状下,TikTok流量逆势增长。

TikTok在疫情期间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TikTok的用户使用逻辑和场景契合于疫情下的“自我隔离”与“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两大主题,其便捷的创作和分享功能融合了UGC(用户生成内容)以及PUGC(专业用户生成内容)两大内容创作及分享逻辑,催生了诸如#distance dance标签等一系列数字迷因。其次,疫情期间,面对在社交平台上泛滥成灾的各类阴谋论和后真相,TikTok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年轻人化解媒体恐惧的避风港。相比于脸书和推特,TikTok的用户话语属性更强,行业内顶尖的算法使其更加贴合受众的使用习惯与信息需求,也为受众自动屏蔽了许多带有负面情绪的信息,有助于克制当下普遍存在的信息焦虑。

由此可见,在数字传播时代,媒体在公共外交中所扮演的中枢神经角色愈发凸显。可以预期,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媒体平台将成为各国推动公共外交的核心力量,有助于传播主体在内容生产和分发层面整合不同民族和文化价值观下的接受语境,通过推动内容生产与渠道创新,最终达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目标。

东亚模式与软实力的提升

此次疫情引发了国际舆论场关于国家治理模式的比较和反思,以中国方案为代表的危机管理东亚模式在疫情发展后期被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国家治理水平一直被认为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往在欧美标准主导的软实力排行榜中,治理水平是东亚各国落后于西方的关键性指标。在西方中心的话语体系中,植根于儒家思想的东亚社会治理模式长期以来被置于“自由主义/威权主义”的二元对立之下。在此次疫情的抗疫初期,西方媒体和政客把中国方案置于“自由”和“人权”的框架下加以考察,因而难以避免偏见性的结论。

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人权没了”与“人全没了”的实际效果逐渐显现出来。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新加坡、韩国、越南等东亚国家所采取的强有力防疫措施获得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肯定,其对冠状病毒暴发所采取的“遏制—刺激”机制现在已被大多数国家实施,部分欧洲国家已将东亚模式奉为指导抗疫的教科书。疫情期间国际舆论场上有关社会治理模式的讨论已经对西方中心论造成了很大冲击。毋庸置疑,那些能够迅速对危机作出反应、其公民自觉遵守专业性指南的国家,在后新冠时代的国际竞争中具备更为显著的优势。东亚各国在抗疫中的良好表现提升了其全球美誉度,将会转化为更多的外国投资。一些研究机构预测,这些国家在软实力指数排名上也将会大幅上升。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契机之下,东亚国家有机会在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成就下重新认识自身的优势,并积极将公卫外交纳入公共外交的规划中。对于我国而言,在麦卡锡主义、冷战思维在西方媒体和政界死灰复燃的挑战面前,我们应当主动作为,调整对策,将中国方案与东亚模式话语相融合,这一举措不仅可以作为提升我国公共外交话语权的有力抓手,也可以有效超越西方中心论的意识形态话语陷阱。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