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外交领域的应用前景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针对特定的目标问题提供基于算法的解决方案。就公共外交领域“对谁传播”“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并且日益展现出以下丰富的应用前景。

第一,建构智能国际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按照尼古拉斯· 卡尔(Nicolas Cull)的分类,“倾听”是公共外交的五个基本类型之一。倾听, 即是通过调查国际公众对本国有关的外交议题、政策、话语的舆论意见,以为(公共)外交决策提供行动指针。倾听被视为公共外交的起点。传统上, 国际舆情分析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媒介内容分析等定量手段,结合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的办法。但在现实中,因为国际舆情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调查成本的高投入,国际舆情分析往往简化为对国际媒体报道或社会精英意见的研判,难以充分反映国际公众的态度与意见。近年来,针对网络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的网络舆情分析成为国际舆情研判的前沿研究方向,在网络舆情的信息采集、热点发现与评估、议题跟踪和分析处理方面提出了多种算法和技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对特定时间与特定主题相关的情绪、行为或扩散的指标进行实时分析。2012年法国大选和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对社交媒体平台网民情绪与投票意向的研究及应用均验证了网络舆情分析技术的效度与信度。AI技术对网络舆情分析的介入将真正实现大数据舆情分析,如:在数据监测、产生与分析上,通过智能搜索和数据处理平台进行社交媒体平台数据、开源数据、传感器数据、产品智能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数据采集,交叉验证多种来源信息,自动汇总和识别海量的结构化数据、多媒体文件和自然语言文档,抽取数据特征,提高数据生成的质量以及加快数据的精简、分析和转化速度;在舆情应用与决策层面,擅长相关性分析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挖掘舆情全样本中的相互关联和动态模式,进行突发事件的舆情预警,帮助决策者设计更为全面的舆情危机应对方案。

第二,通常被称为“政治机器人(Political Bot)”的人工智能系统应用。机器人是半自动或全自动的软件系统,通过事先编制的程序自动执行社交平台的工作任务,模拟真实用户进行信息传播、对话与辩论。在美国总统大选、英国脱欧公投、印度选举期间,都有政治团队使用政治机器人来影响网络舆论,以增加支持度、打压反对派。据牛津大学计算宣传研究中心的统计,2019年政治机器人已被美国、俄罗斯、伊朗、埃及、以色列等39个国家用于影响特定议题的国际舆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政治机器人将在计算目标对象的可说服性、基于匹配目标对象的内容自动生产和推送、甚至在对话中满足对象的情感和社会归属感需求、建立情感联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效力。政治机器人在公共外交领域的运用,能够将政府支持的信息项目嵌入目标公众的社交网络,“隐蔽”地通过“控制”信息、影响渠道和有效接触受众的方式,更有针对性地施加影响、制造认同,营造有利于推行本国外交政策的外部环境。

第三,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沉浸式传播。5G时代的人工智能集成可穿戴设备、VR/AR技术使社会交流的手段从文字、视频升级为基于现实/虚拟场景的沉浸式传播。例如,用全视角摄像系统制作,再以电脑图形、仿真和显示技术生成的VR新闻,受众通过VR设备能够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目击“再现”的新闻现场;以AR技术制作的3D立体图书,能够通过手机、ipad移动终端上的APP展现图书内容的三维立体影像并进行互动,丰富受众的知识获取体验。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公共外交,也同样能够增强跨文化传播的感染力。在更深层次的人机交互基础上,技术打破时空隔阂所创造的虚拟场景将越来越“真实”,通过植入式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应用还能增加虚拟场景的个性化,并通过智能交互激发受众的情绪反应与心理感受,受众可以主动捕捉场景中的细节,实现高度智能化和实时互动的传播。这一应用将极大地增强公共外交文化传播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而在推进外交政策目标方面,外交机构使用同样的技术也能让目标国公众“亲身见证”全球危机事件的现场,这也可能改变他们对本国或他国外交政策合法性的判断。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