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建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新闻发布在促进政务公开、优化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形态与媒介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一方面,社会转型期的观念转变、多元思想表达、利益交织与不同诉求的呈现使舆论场空前复杂化;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出现以及网民的意见参与,使公众舆论的形成过程大大缩短,政府新闻发布管理机构面临挑战。新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完善并创新新闻发布机制,拓展发布渠道,丰富发布内容,不断提高新闻发布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改革开放与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健全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很少以新闻发言的形式发布新闻,其间只举行过少数几次记者招待会,影响比较大的有:1965年9月29日,时任外交部长陈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驳斥美苏超级大国对我国实行的军事包围,300多名中外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1980年9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曾涛就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6 次会议决定成立特别监察厅和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10名主犯的主题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因事件重大而轰动一时。

同年,中国政府还举行了另外一次重要的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公众发布关于“渤海二号”石油钻井船翻沉事故的调查处理结果,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对突发事件进行新闻发布。这一时期政府还曾就其他一些重大事件举办记者招待会,但是严格地说,新闻发布并未形成制度。

1983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加强对外国记者工作的意见》,要求外交部和对外交往较多的国务院各部门建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新闻。1983 年3月1日,新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被正式任命为外交部发言人,举行了首次新闻发布会。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1991年,为了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它与先前恢复成立的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同时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由此成为政府新闻发布的管理机构。

2003年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一场“非典”危机不期而至,暴露出政府信息收集和发布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包括卫生管理部门信息系统不健全、准确的疫情数据迟迟统计不上来、地方医院与部队医院之间缺乏必要的统筹协调等等。这些问题引起政府方面的高度重视。在中央政府的要求与敦促下,国家各部委、各级政府机构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建立新闻发布制度,2003年因此被称为“新闻发言人年”。

2003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组织了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来自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100多位新闻发言人参加了培训。紧接着,2004年、2005年国务院新闻办又在全国范围内分别举办四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到

2005年底,国务院近70个部门共设立80多位新闻发言人,31个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的新闻发言人也基本就位。

2006年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步骤。同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为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提供了法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同一年,教育部、公安部、卫生部率先开始进行新闻发言人定时、定点、自主新闻发布。之后,更多的政府部门开始进行常态性的新闻发布。

在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2009年8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新闻公报中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到2010年底,党中央13个部门、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委发言人基本就位,并开始了新闻发布活动。随后,大多数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也设立了党委新闻发言人。

2011年2月,全国首次党委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央13 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部门的200多人参加了培训。与此同时,国资委直属121家大型央企通过新华网将各自新闻发言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布。至此,各级政府、各级党委以及央企新闻发言人的岗位布局基本完成,新闻发言人制度体系已经成型。

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从2011年起,在宣传管理部门的要求与敦促下,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纷纷开通微博,利用这一新媒体手段进行信息发布。根据网信办的统计,截至2011年底,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开通微博达到6万多个,2011年也因此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2012年上半年,政务微博的开通数量以平均每月3500个的速度猛增,成为官民沟通的一大渠道。为了充分利用这个更为直接的信息平台,政府部门对于一些重大事件也采取了微博直播的方式,微博(今天则发展为“两微一端”)已成为当今热点事件的聚焦平台,成为政府信息发布的一个新的途径。

总之,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全面推进的几十年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新闻发布在促进政务公开、优化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而知情权是公民实现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前提;党和政府近年提出的“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进一步拓展了公民知情权的制度空间。

第二,新闻发布制度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及公众意见参与搭建了有效的平台。政府信息是公共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权威信息发布为公众全面了解社会现实、准确判断问题及理性行动提供了条件,也使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及社会治理成为可能。

第三,新闻发布制度可以确保政府机构在面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时迅速应对,不失声、不缺位。这有助于公众及时了解事实真相,减少各种猜测、臆断以及谣言和小道消息的传播,有利于安抚民心、稳定局势。

第四,新闻发布是舆论引导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既可以对应性地释疑解惑,消除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也可以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实现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使公众关切聚焦到如何解决问题的现实考量上来,放大正能量,减少不利因素。

第五,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政府部门对于信息公开的消极态度和“封”“堵”“截”的传统做法,大大提高了政府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行政效率。这有利于树立各级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第六,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政府新闻发布向外国记者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经由这一渠道传播出去的中国信息也越来越多。可以说,新闻发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