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的全球舆论生产

美国总统实施四年一次的竞选机制,这为许多从事智库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从政的机会。许多著名的智库研究人员因为多年从事美国政治和经济研究,对不同时期美国公众的思想发展与政治诉求非常了解,他们能够触摸到美国公众的脉搏、了解不同时期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研究提出许多治理决策意见,而为许多参选总统的政治人士所吸纳,也因此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决策。如果研究报告得不到政府的采纳,智库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政治游说来传播思想,一方面为美国公众提供不同于政府的观点,以向政府施压;另一方面营造舆论,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攻击,以显示研究报告的价值,从而增强智库的影响力。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在全球化的时代中,美国利益建立在对国际政治、经济的控制上实现其独霸世界的目的。美国智库为政府提供了众多维护美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影响力的研究报告,左右政府的外交政策。同时,美国智库研究人员为了扩大其影响力,经常接受美国电视台、报纸、广播的采访,利用美国媒体强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来影响全球舆论,或借助官网、社交媒体、学术研讨会邀请政府官员演讲等方式发表其观点,实现其影响政府外交决策的目的。

例如1948年11月诞生的兰德公司利用其与美国军方的紧密关系,多次组织研究人员对世界各国进行军事刺探和分析,准确预测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兰德公司对中美建交、古巴导弹危机、美国经济大萧条和德国统一等重大事件均有非常高的预测水准,这些成功预测使兰德公司声誉达到顶峰,一举奠定了其在美国政界与军界的地位,成为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首席智囊机构。华盛顿智库彼得森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迪(Nicholas Lardy)在2018年底出版的《国家的反击:中国经济改革终止》(The State StrikesBack-The End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中,对中国经济发展走势提出了许多观点,质疑中国“国进民退”的经济发展策略。这种观点引起了许多美国政界人士的关注,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崛起的忧虑,以及对中国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的不满,因此纷纷支持政府要求中国改变经济结构、开放市场的决策,甚至施压中国改变政治制度。

在访问的过程中,笔者询问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米切尔·汉森(Michael Hansen)“美国精英是否弱化了对中国的支持”,他证实了越来越多美国社会精英减少对中国的热情与支持,而转向支持特朗普遏制中国的政策。如果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则有可能构成对中美关系的持续性伤害,这值得我国相关部门重视。

与美国智库的研究报告在世界上所造成的强大舆论相比,我国智库发表的研究报告却鲜得到西方媒体的大幅报道,这虽然与西方国家的报道视角与偏见有关,但也显示了中国智库无论是研究水平,还是客观性和中立性均有待提升。此外,我国媒体在国际缺乏话语权,虽然对影响中美关系的中国智库报告进行大篇幅报道,但是由于影响力远不及西方媒体,因此也就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强大的舆论,从而帮助我国政府阐述外交政策、维护我国利益。

美国智库的知识生产倾向与职业操守缺失

美国智库的运作建立在外界大量资金的支持下,因此其学术与政策研究受到外界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基调、领域与课题多少存在一定倾向性,这就导致美国智库在知识生产、学术研究以及公共外交等方面存在缺陷。

据笔者了解,几乎所有智库都在官方网站上列明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捐赠者的名单,再三强调其研究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言下之意,他们的研究工作不受捐助人的意志所影响,即使资金来自于政府或特定的基金会,也会基于客观和独立判断的智库研究工作原则,向外界提交客观的研究报告, 为政府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参考意见。

然而,笔者发现,美国智库虽然努力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但是仍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而使智库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智库的公共外交偏好受到公众的质疑。例如中东财团和政府对美国智库的资助最多,他们是美国智库的“金主”,也是支撑美国智库运作的主要资金来源。2018年10月2日,卡舒吉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办理结婚相关手续,却从此失踪,沙特涉嫌谋杀卡舒吉的行为在国际上受到强烈关注,但是美国智库却鲜有对此事的激烈反应和批评性研究报告,而特朗普政府也对此事不了了之。这就说明虽然美国智库再三向外界强调其运作的独立性,但是从此事来看,仍然无法避免让公众对其独立性与客观性产生疑问,对智库的职业职守产生怀疑,这背后反映了中东特别是沙特阿拉伯的资金明显左右了智库的研究。

美国媒体、美元、军队是维护美国利益的三大支柱。美国媒体独霸天下,再加上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超级强国,是唯一一个能够在国际政治舞台发挥显著影响力的国家。因此,超级实力使美国的任何举动都会引发世界“政治海啸”,造成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动和重组。当美国政府官员与智库高级研究员的观点相契合时,政府便会引用智库的报告结论来制定外交政策,对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国家进行施压,甚至颠覆该国政权。美国智库由此实现研究价值的最大化,扩大了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使受到研究报告影响的国家不得不调整政策。为此,一些国家不得不给予智库更多的资金支持,希望智库的研究报告淡化其对美国的威胁,让研究报告形成的结论对该国更有利。例如,除了中东外,以色列也给予一些亲犹太人的智库巨额的资助,帮助其获得美国政府更多的经济和军事帮助,以及促使美国政府出台更有利于以色列的政策。

美国智库除了发表研究报告影响美国政府政策外,还通过智库的游说活动帮助资金资助者获得更大的政治利益。有时为了向特定的对象索取捐赠资金,一些智库还会出台不利该国的研究报告,以此要挟该国向其投资。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智库当初设立的初衷和中立原则,因此受到公众的强烈质疑。

美国智库是美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美国智库通过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等发布消息,出版研究报告,邀请政府官员宣讲相关政策等方式,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在全世界制造舆论,达到影响政府决策与国际政治的目的,进而扩大智库的影响与声望,维护美国利益,但也因为美国智库具有利用媒体制造全球舆论的能力,一些智库为制造轰动效应而夸大研究结论、严重误导公众,对被批评的个人、组织与国家极不公平。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