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中民营经济故事的“范式”

话语创新、话语范式转换是国家话语和国家形象建设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要向世界讲述什么样的发展故事?通过什么样的叙事范式,才能被世界听得懂?在此宏观背景下,民营经济的故事在公共外交中可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这些是经济主题公共外交的重要价值诉求和目标指向,也是公共外交在经济主题层面需要解决的“方法论”问题。

民营经济故事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中国经济破浪前行。无数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风云激荡的历程。经济主题公共外交必须重视讲好中国民营经济故事。

讲好故事,首先要解决讲述何人何事的问题。笔者曾经参与策划编辑过一套《追梦中国:企业精英》(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Leaders of Business Community in China)系列丛书(英文版)。其中,《与世界对话:俞敏洪的“蜗牛”人生》(Life of a Snail:Yu Minhong’s Dialogue with the World)讲述俞敏洪逆境奋力,艰难前行,终成“新东方”事业。《李书福的偏执智慧》(Persistent Effort of Li Shufu)描写李书福小微创业起家, 敢想敢做,吉利集团跨国收购沃尔沃,书写草根创业的精彩神话。《王传福的创新智慧》(The Creative Wisdom of Wang Chuanfu)以创新为切入点,描写王传福带领比亚迪集团驰骋电池和汽车两大行业,成为中国首屈一指民营高端制造型企业。《马化腾的腾讯帝国》(The Tencent Empire)通过对腾讯发展历史的全面梳理,刻画了马化腾及其团队“其人其事”。《任正非的竞争智慧》(Ren Zhengfei:Lessons from Battle)主要以讲述任正非的打拼经历,展现了华为成长史,对华为企业文化作出独到解读。

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正是中国精神的最外在表现。中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显著进步,是中国梦、中国精神的一种具象存在。民营企业家们的故事展示了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史” 正面陈列,而且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普通人的生活,朴实、平民化,使“个人史”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体现了新历史方位上的价值内涵。

民营经济故事的叙事范式

作为公共外交的对象,受众对于外来的信息并非照单全收,而是有所选择和侧重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基于认知心理、好奇心理、从众心理、表现心理、移情心理、攻击心理,海外受众在对中国经济信息方面又有着共同的接受倾向,有着共同的关心点:中国在经济方面已经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正在做什么,怎么做?还要做什么,能不能做得好?所有这些对世界, 乃至对其本人所处的环境有何影响,等等。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破解受众对中国经济“雾里看花”的难题,需要我们在范式方面多下功夫。

首先,要把握故事内容的全面性。宣传民营经济,讲中国经济故事,既需要展示民营经济如何成长壮大的历程,也要反映民营企业创业过程中在营商环境方面曾经历过的曲折。既不失时机彰显国家经济建设的硬成就,更要展示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优化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软成就,使受众真切感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整体印象。

其次,要体现故事元素的多样性。要有人物,有背景,展现人物一波三折的创业故事。要有细节,通过矛盾冲突展开叙事,达到有声有色,生动鲜活,实现与受众的零距离贴近。通过民营企业家创业故事,绘制民营经济成长“工笔画”,使受众感受和认识中国普通老百姓生存状况的巨大进步。

第三,要展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通过民营企业家的故事,映衬中国经济领域改革开放来龙去脉,观照中国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现实,擦亮中国民营经济品牌,展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传达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态势,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底气,从一个侧面帮助受众树立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大国担当实力的信心。

前述“丛书”就是基于这种认识策划组织的。由于在内容主题和讲故事方式结合方面做出的努力,使得该套丛书版权输出获得了较好表现。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