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与启示

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外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不少成绩,同时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首先,城市外交的理论研究正在蓬勃开展,这些研究大都立足于对我国城市外交实践,梳理了大量案例,进行经验总结,例证详实,探索出符合中国城市现实的方法论。但同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城市外交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专攻城市外交的学者数量不多,专门研究城市外交的学术机构很少;城市外交相关研究依赖经验总结,成果松散,缺乏系统性,也缺少创新性理论。

其次,城市外交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与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紧密融合。随着城市外交被纳入国家总体外交的顶层设计,城市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与中央形成互动关系,最终实现城市利益与国家利益“双赢”。如乌鲁木齐积极举办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还推出一系列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沟通交流的精神文化纽带。

第三,不少城市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城市外交的同时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扬州市为代表的城市外交,依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有所侧重、准确定位,有效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城市品牌。扬州市利用自身厚重的运河文化基底,为“运河文化”搭建了以扬州为中心的全球传播平台;积极挖掘鉴真和尚、崔志远等国际知名的历史名人,开展公共外交。这种城市外交理念,避免了与其他城市的同质化,也避免了因盲目追求国际化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城市外交时间中存在的深刻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和边疆城市开展城市外交相对积极,中西部一些城市开展城市外交不够理想;一些城市不顾自身特色和实力,盲目推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一些城市城市外交人才极度缺乏。城市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部门、学界和民间力量协同推进。

赵新利: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任静文: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