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舆论及民众意识的影响
“在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期刊往往成为舆论的先导,成为引导、鼓舞人们进行阶级斗争、民族解放的鼓手与号角,进而成为摧毁旧世界, 建立和巩固新政权的重要的舆论工具。”中国的全民族抗战让学界、新闻界更加自觉地利用期刊、图书等舆论工具来介绍、分析日本,向民众展示研究成果、鼓舞抗战士气。这一时期的日本研究杂志针对性强,价格便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普及性,使得日本研究“从少数人写少数人看,变成为大家写大家看”,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研究的普及和深入。例如,上文提到的《日本评论三日刊》于1932年改名为《日本评论》月刊后,坚持“明了敌情,鼓励抗战”的办刊方向,虽然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因战事波及一度停刊,但仍于1940年2月在重庆复刊,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到1945年元月为止,几经波折, 一共出版18卷115期。由于撰稿人大部分是留日学生,所以《日本评论》能够及时、准确地报道日本国内的信息。这种同步性对于国民政府和国民及时准确地了解日本,对抗战形势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民国期刊中对日本军部的认知,是中国对日舆论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刊为重要舆论阵地的学者们掀起的日本研究热潮,特别是对以军部为代表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多角度分析和对其侵略本性的深刻揭露,代表着抵抗日本侵略、救亡图存的舆论正义,有力地促进了坚决抗战到底的主流舆论的形成。这种抗日主流舆论也成为国民政府坚持抗战的监督力量,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要贡献。不仅如此,学者们的日本研究热潮所引导的抗日主流舆论的形成,深深地影响和引导着国民的情绪和思想意识。学者们借助图书、报刊等舆论工具揭露日本军部法西斯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国耻国难,激发起民众的抗日热情和爱国情怀,并通过振奋民族精神的宣传,让民众真正认识到只有奋起反抗侵略,才能争得生存,拯救国难,维护国家独立。这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民众意识的真正觉醒。
结语
在全民族抗战大潮中,学界、新闻界自觉通过期刊等舆论阵地积极宣传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政策,鼓舞中华民族的抗战士气。中国学界的日本研究热潮,尤其是学者们对日本军部的深刻认知、基于科学分析的军部必自取灭亡的前景预判,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必胜信心,为中国的对日舆论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当时的社会舆论及民众意识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民众意识的真正觉醒。这些真知灼见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侵华战争决策机制与过程研究” (18BSS034)的中期成果之一。
刘树良: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师艳荣: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