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刊中对日本军部的认知
在抗战时期的日本研究热潮中,一些学者认识到军部正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核心决策主体。为此,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日本军部进行了探讨并且发表了许多优秀成果。其中仅在期刊上刊登出来的就有《日本军部在法制上之特殊地位》(胡铸坊,《日本评论》第九卷第五期)、《日本军部的本质》(高璘度,《时事类编特刊》第一期)《日本军部与日本法西斯运动》(彭迪先,《新新新闻每旬增刊》第一卷第一、二期)《日本军部》(卢冠群,《苦斗》第二卷第四期)《剖析台上之日本军部》(鲁安,《东方杂志》第三十六卷第九号),等等。这些学者大都曾经留学日本,比较了解日本的情况。如彭迪先于1926年留学日本,先后在日本庆应大学、九州帝国大学学习,1938年回国抗战。他们的文章分析了日本军部的概念、特权地位等问题,并且预判军部的失败前景,成为国民正确认识日本军部的重要文献。
第一,对日本军部的概念界定。为了让国民正确认识日本军部,学者们根据自身理解对其作了概念界定。当时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认为军部是日军全部军事机关的统称。不过,彭迪先在《日本军部与日本法西斯运动》(上)一文中也提到,一般说到日本军部,通常是指日本陆军,因为当时日本陆军势力正盛,积极参与国政。另有学者从军政关系的视角去界定军部。例如,胡铸坊在《日本军部在法制上之特殊地位》一文中提出:“广义的日本军部就是指日本军人与政治相接触的一团而言。”概言之,民国学者们对日本军部的概念界定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把握住了要害,既理清了日本军部的组织结构,又借此指出了当时日本的军政关系特征:以陆军为代表的日本军部积极参与国政,并攫取了国策支配权。学者们给出的日本军部的概念,凸显出他们对于当时日本政局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便于国民理解和接受。
第二,阐释日本军部的特权地位。民国学者们对军部的特权地位及其势力根源进行了深入探讨。胡铸坊在《日本军部在法制上之特殊地位》一文中指出:“军部在法制上有特殊的地位,申言之,一是军部在宪法上的特殊地位,一是军部在官制上的特殊地位。”即,明治宪法中的军令权独立和官制上的军部大臣武官制,造就了军部的特殊地位。田庐在《日本军部在政治上之史的根基》一文认为,军部的特殊政治地位源于其经济、政治、历史和宪法根基:其一,军部的前身武士阶级指导了日本资产阶级革命,他们攫取政权后变成“专制独裁政治的实施者”;其二,军部通过对外侵略“大大培植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其权力必然“伴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膨胀起来”;第三,日本帝国宪法的重要特征,即军队统帅权的独立性,“使军部在政治上获得特殊的地位”。卢冠群在《日本军部》一文中认为,军部能够握有日本政治支配权,缘于其三个背景:一是历史背景,近代日本“靠着打胜仗建国”,军人说话有力;二是政治背景,军部在宪法上享有特权地位,即“统帅权的独立”;三是时代背景,“日本资本主义之没落与国际危机之迫近”,促使军部背负“挽救日本资本主义的未亡”的任务,并借机支配日本政治。可见,学者们不仅充分认识到军部的特权地位,而且还从历史因素、时代背景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军部势力的根源,很好地回答了日本军部为何能掌控日本国政,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这一重要问题。
第三,预判日本军部的前景。学者们通过认真分析,认为军部的前景必然是失败的,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军部法西斯。高璘度在《日本军部的本质》一文中强调,“军部并不是具有不死身的‘妖精’,它的盛衰消长是和畸形的日本资本主义有密切关联的”,军部与日本资本主义“一旦利益的条件相反,二者之间即刻要发生对立抗争”,“其已经发动的战争,也要遭到很大的影响”。“它的势力是建筑在沙上的,终有一天被维护和平的巨大力量粉碎!”卢冠群在《日本军部》一文中深入剖析了日本军部的脆弱性及其前途。他指出,日本军部在国内“已经显示出许多的弱点和矛盾”:一是“没有群众基础”,“失去广大民众的拥护与同情的军部,自然极难完全达到它的目的。”“这是日本军部最弱的一点,亦就是它终必失败的地方。” 二是军部“在上层又与政党财阀间存在着难以缓和的矛盾”,力量的脆弱可想而之。三是“军部本身不是一个政治组织,在军部以外又没有一个坚强的组织,可以作为军部政治活动的根据”,其影响不能深入到民间。正因如此,军部企图“以对外的手段去克服其国内的困难”,不顾一切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但是在侵华战争过程中,军部必然“遭遇到完全出乎它意外的中国的坚强的抵抗”,“它同样遭遇到日本国内一般人民普遍的反战”。卢冠群最后得出结论,“这次的战争,是加速它走上灭亡的道路,自己掘自己的坟墓”,“只需我们有必死的决心,我们便能够把他们一个个地赶进坟墓里去!”可见,学者们并未被日本军部貌似强大的外表所迷惑,而是通过冷静观察与深刻分析明确指出了日本军部存在的致命弱点,只要中国人民坚决抗战到底,日本军部最终必然会走向灭亡。这种基于科学分析而作的军部前景预判,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抗战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