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中的国际合作

赵新利:您曾与中方合作,在新疆开展克孜尔千佛洞、尼雅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等的修复、学术考察项目。您多年致力于文物保护中的国际合作,有怎样的体会?

小岛康誉: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在丝绸之路的33处世界文化遗产点中,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千佛洞)名列其中。我从事克孜尔千佛洞的修复保存工作约30年,因此特别高兴。2014年11月特地访问了克孜尔及新疆的其他五处世界文化遗产,表示祝贺。

此外,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调查和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迹学术考察也有很重要的意义。1988年,我同新疆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了“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调查”(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日本文部科学省资助),至1997年共开展了9次现场调查。因为持有国家文物局的挖掘许可证,因此也对墓地等进行了挖掘,系列调查成果丰硕,发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等众多国宝级文物,入选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是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即为“国宝中的国宝”。我作为日方队长共参与过8次尼雅遗迹调查,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我也期待,彰显“一带一路”历史交流的尼雅遗址能够早日被认定为世界遗产。

作为尼雅的关联调查,我与新疆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2年开始进行“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迹学术考察”。丹丹乌里克是在大约8世纪消亡的佛教城市,截至2006年对其开展的4次现场调查,我作为日方队长均有参与,得到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的发掘许可证。在对寺院等进行发掘时, 发现了众多用“屈铁线”手法绘制的壁画,这些壁画被誉为“西域的蒙娜丽莎”,甚至与日本法隆寺的金堂壁画也有一定的联系。对这些珍贵壁画,中国和日本实施了共同保护。

公共外交无处不在,外交官有这个意识,但一般民众甚至学者、艺术家,通常没有这种意识,所以在国际活动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最基本的公共外交原则,必须让普通民众都有所了解,包括留学生、出国旅游的游客,等等。这些公共外交原则包括:一、尊重主权,尊重当地的政治制度和国家体制;二、尊重当地法律;三、尊重当地的文化。有的日本学者去中国进行调查研究时,总是拿“我们在日本是这样的”等说辞来解释他们的做法,习惯用日本的标准看待中国现状,这是行不通的,他们缺少上述最基本的公共外交的原则意识。

面向未来的民间交流

赵新利:您在一些大学设立了奖学金,并在新疆捐建希望小学,对文化、文物人才也给予奖励,让人感到您不仅注重保护和修复历史文物,也重视年轻一代,致力于面向未来的民间交流。

小岛康誉:我于1986年在新疆大学设立了“小岛康誉奖学金”。这是新疆最早设立的奖学金,金额相当于当时半年的生活费,对学生们帮助很大。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奖学金的增多,最近该奖学金逐渐转变为带有荣誉性质的奖学金。在奖学金授予仪式上,校长“学习小岛精神”的发言总会赢得掌声。仪式结束后,学生们蜂拥而至找我签名。该奖学金的获益学生共计4500多人,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社会栋梁。有次乘坐出租车外出,司机怎么也不肯收车费,问后得知,司机的妹妹在新疆大学就学期间曾经获得过由我资助的奖学金,因此坚决要让我免费乘车以示感谢。

为了改善贫困地区孩子的学习条件,我从1998年与新疆政府外事办公室、新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携手,在偏僻地区建立了5所希望小学。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多民族地区中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的民族平衡问题。此外,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仍有很多家庭买不起学习用品。为了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我于1999年起向乌鲁木齐市政府和贫困儿童捐赠了助学金,也充分考虑到民族平衡,获益人数已经超过1600人。

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研究、继承,最终要归结到人。考虑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999年,我与新疆政府外事办公室、新疆文化厅、新疆文物局设立了“小岛新疆文化文物优秀奖”,每年对20人和团体予以表彰和鼓励。除了文物管理者和研究者,还对第一线的文物修复者、尼雅遗迹的保护管理者等予以表彰。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