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僧侣小岛康誉,1942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1966年创办宝石公司,经过26年的发展公司成为拥有161个分店的上市公司。1996年小岛康誉从公司社长职位上隐退,1987年削发为僧。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化顾问、日本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代表、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他是一位日本僧人,为保护中国新疆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国际社会对改革开放后的新疆的了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现代的安倍仲麻吕”。本刊对小岛康誉先生进行了专访。

结缘新疆

赵新利:小岛先生您好,感谢您接受本刊的专访。我们知道,您早年经商,后结缘新疆,并成为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重要推动者。我们想知道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一切发生?

小岛康誉: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新疆在这40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72年,从1982年至今,已经访问了新疆150多次,见证了我的第二故乡新疆的发展。作为新疆各族人民的老朋友,我感到十分欣慰和高兴。多年以来,我致力于世界性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人才培养以及促进中日间相互理解,促成并推进了多个项目,在增进世界人民友谊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1972年10月,中日邦交刚恢复正常化后我初次到访中国,去广州参加交易会。在香港取得签证后,跨过香港和大陆之间的铁桥来到了这片土地。佩戴刺刀的解放军士兵守在道路两旁,到处在分发《毛主席语录》,大家诵读传播,我感觉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之后,作为一名珠宝商,我多次去过北京、上海、天津开展业务。

1982年,我初次到访新疆。乌鲁木齐的商业街上几乎没有高楼,车辆也屈指可数。当地的人们放牧羊群,用骆驼来运载货物行李。由于没有发现好宝贝,购买宝石的计划失败了。1986年5月,我首次参观了位于新疆库车西部的克孜尔千佛洞。当时库车还未对外国人开放,要取得“外国人旅行证” 才能进入。历经3—8个世纪修筑的石窟,由于自然环境恶化、异教徒的破坏、德法俄日等外国探险队的盗窃等,已经严重破损,我认为这是“人类共通的文化遗产”,于是捐款10万元人民币,用于修复。但由于是首笔来自国外捐助款项,获得审批十分不易。再次访问乌鲁木齐时,我听闻中国政府斥巨资正式开展修复工作,我当即提出要捐赠1亿日元,令周围的人惊讶不已。

1987年5月,在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的见证下,我与新疆文化厅签署了捐赠协议。11月,在日本成立了“日中友好克孜尔千佛洞修复保存协力会”。从此,该协会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募捐活动。经过两年的募集,我向新疆捐款总计1亿多日元。以当时中国的物价来看,1亿日元几乎是笔天文数字。捐款用于修复工作,中方为此特地建造了纪念碑以感谢日本热心人士, 由王恩茂副主席挥毫,纪念碑上刻着捐款的日本人的名字。依靠着这笔捐款和中方的努力,克孜尔千佛洞得到完美再现,包括日本人在内的观光客络绎不绝。

之后,我到访新疆150余次,在世界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人才培养、中日相互理解促进三个方面实施了约100个项目。中国媒体曾报道我是“现代的阿倍仲麻吕”,“一个感动全新疆的日本人”,“小岛精神,缘于‘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促进了中日民众在文化遗产领域更广泛的交流与沟通,个人提供总额3000多万人民币捐款”。对此,我深感荣幸。经常会被人问起:“您对新疆如此付出,到底为了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我热爱这里人民的温情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