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既有两千多年的交通往来,也有近代以来半个世纪的战争冲突,就像多面的奥德修斯,不但存在和平友好的一面,也存在激烈对峙的一面。二战至今,特别是冷战终结以来,中日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不但高度相互依赖,又格外敏感脆弱。不论是出于各自国家历史记忆的完整性和自豪感,还是出于国际强权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中日两国都未曾像今日之同时强势,“一山不容二虎”论持续发酵,引发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当下,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世界构想和日本全方位和平外交的历史机遇,致力于实现中日关系的历史性和解,构建中日关系行稳致远势在必然。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世界构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洞察国际风云演变,把握时代前进方向,勇立世界发展潮头,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实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这既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应有之义,也为中国梦的世界意义注入了新思想。

其一,以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为经济繁荣导向,构建普惠经济共同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解决经济新常态问题的根本路径,也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第一要务。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深度交织的当下世界经济体系中,要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需要通过创新驱动、政策协调、绿色低碳、开放包容和共享共赢的发展观来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充分解决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构建普惠经济共同体。

其二,以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安全基础保障,构建普遍安全共同体。在绝对安全是一个妄念,谁也无法实现的无政府国际体系中,安全秩序的基础只能是相对安全,即相对不安全。当今世界,随着安全边际递减,安全问题的跨国性、综合性和联动性日益突出、彼此关联,一国的安全可能造成别国的不安全,一地区的不安全也会导致世界其他地区的不安全。因此,国际社会应在已达成安全共识的基础上,携手并进、守望相助、谋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构建普遍安全共同体。

其三,以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为政经秩序路径,构建持久和平共同体。近代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的热战创伤和一次冷战的和平残余已有力证明,只有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走向持久和平。面对全球化急遽推进的世界历史进程,“地球村”的现实存在决定了任何事件都不是孤立的,任何一国都不能靠单打独斗解决自身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只有以合作促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求共赢,把合作发展扩大至共同的利益中,才能推动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朝着开放互信、融通联动、互利普惠、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构建持久和平共同体。 

其四,以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文化交流准则,构建多样文明共同体。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享有共同命运的人类文明大家庭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已成为促进世界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的文化交流准则,并且为正确处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明生活方式的关系提供了规范基础。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提倡所有国家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完全平等、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多样文明共同体。    

最后,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观为生态建设原则,构建美丽生态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建设之路,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福祉。但就目前最大的实际而言,传统全球治理机制捉襟见肘,缺乏有效治理,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融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仍面临许多严峻挑战。旧有的“一国独霸”或者“几方共治”的全球治理思维和体制必须扬弃。唯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观,把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真正的落实到温室气体减排、循环经济发展和新能源开发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美丽生态共同体。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