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18年10月25日至27日实现了对中国的正式访问。这是日本现任首相时隔七年后的正式访华,是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风向标。安倍此访具有重要意义,引起各方尤其是全球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等中国主流纸媒与日本五大全国报纸均及时报道相关讯息,并刊发相关评论。本文通过解读这些评论,对比两国媒体的不同认知与态度。

对安倍访华之行的总体评价

对于安倍此次正式访华的意义与成果,中国主流纸媒予以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在10月27日的评论《推动中日关系得到新的发展》(钟声) 中指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关系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当前,中日关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重回正常轨道,重现积极势头。”当天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专栏的《中日重回正轨,仍需相向而行》一文认为,“无论是从互动层级、访问时机,还是从会晤成果看,安倍此访均有重要意义。”《光明日报》10月25日的评论《不忘初心,推动中日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一文认为,“日本首相时隔7年正式访华,信号鲜明,意义重大,成果可期,必将有利于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环球时报》10月25日及26日的社评认为安倍访华“是中日关系回到正轨的又一标志性事件”“为改善中日关系又加注了新的动力”。可见,中国媒体总体上是唱好的积极态度。

与之相比,日本各大全国性报纸在总体上反应较为冷静、低调,有的甚至是“泼冷水”、唱反调。《朝日新闻》28日的社论《中日首脑会谈,关系迈向新阶段》虽然肯定了因2012年的所谓“钓鱼岛国有化”问题而恶化的中日关系得到很大程度改善,认为“双方步调一致地友好演出本身就有意义”,但是“此次首脑会谈只是一个迟来的面向构建真正互惠关系的出发点”。《读卖新闻》27日的社论《中日首脑会谈,构筑稳定关系的第一步》认为,首脑会谈确认了因2012年的所谓“钓鱼岛国有化”问题而恶化的中日关系得到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强调“这次首脑会谈并未找到消除对立的方法”。《日本经济新闻》27日的社论《中日应构筑面向未来的稳定关系》认为,“此前发展受阻的日中关系正逐渐回归正常轨道,要进一步确保这种发展趋势。”态度最偏激的是《产经新闻》27日的社论《中日首脑会谈看不到有阻止“霸权”的意思,传达错误信息》指责安倍此行“只是一次不愉快的友好演出”“向国际社会传达了错误信息”。认为“搁置问题的中日首脑虽然能握手言欢,却不能建构真正的友好”。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