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温度:茶座形式
“新闻茶座”又名“Press Salon”,即媒体沙龙,最主要的形式当然是沙龙式的,也就是让一群有共同兴趣点的记者聚在一起,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进行交流。“新闻茶座”每期时长约1小时30分钟,采取“专题讲座”(30分钟)与“对话互动”(1小时)相结合的形式,以“对话互动” 为主,切实实现“少讲多问”。主讲嘉宾首先根据话题简要地介绍相关情况,随后详尽地回答记者的自由提问,现场提供英文同声传译。每期来宾规模约100人,主要是外国驻京记者、驻华使馆新闻官、港澳台在京记者和内地记者等。有时来宾规模可以达到160人左右,分别来自境内外80多家不同媒体、20多个国家和欧盟代表团。
沙龙式的“新闻茶座”形式自由,对话性极强。茶座的形式与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有所不同。政府的发言人是站着发言,体现短平快的特性;而沙龙是坐着交流,给记者娓娓道来的感觉。在“对话互动”环节中,主讲嘉宾一般能回答5到12个问题,境外媒体记者的提问机会略多于境内媒体记者。以笔者的现场感受来说,境外媒体记者的问题时常比较尖锐,如“如何看待达赖喇嘛提出的‘高度自治’和‘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系”等。不同国别、不同背景的记者会将不同的信息点和兴趣点辐射到茶座中,一名记者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另一名记者新闻写作的素材。这样一来,各国记者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会反作用于沙龙活动,无形中增进了记者与记者间的对话,形成更多元化的交流。
茶座现场提供绿茶、咖啡、水果及点心供记者选用,记者席的小圆桌、舒适的椅子营造了类似中国茶馆的对话交流空间,中外记者轻松愉悦地品茶畅谈,颇有以茶论道、以茶会友之感。
找准角度:话题设置
“新闻茶座”的话题设置有三个特点:涵盖广泛,聚焦政经;提供背景,解读热点;回应关切,多面解读。其中,回应关切,多面解读可谓一大亮点。
涵盖广泛,聚焦政经。一方面,茶座涵盖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旅游和民俗等方方面面,甚至涉及中医、书法、故宫建设、残疾人事业,还有一期专门探讨茶座的举办模式(2014年9月4日“进一步办好新闻茶座中外新闻界座谈会”);另一方面,“新闻茶座”侧重政治和经济议题,其中以政治和经济为议题的茶座分别达到61次和35次,话题设置重点突出。
提供背景,解读热点。“新闻茶座”兼顾背景信息的提供和时政热点的解读,且呈现出越来越紧跟热点的趋势。在2013年之前的27期茶座中,“中国新闻产业3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情况”和“中国10年来的经济发展与未来走向”这类提供中国发展大背景的话题占到70%;从2013年开始的95期茶座中,背景类话题占到64%,比重有所下降,且多为与当时热点议题有关的背景。茶座紧跟时政热点,及时为记者提供有关信息,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其报道需要。
回应关切,多面解读。“新闻茶座”针对国际关切问题,加强策划, 实现多侧面的深度解读。例如,针对南海问题,中国记协共推出5期相关茶座,介绍了南海问题的由来和走向、南海的形势和政策等,全面积极地回应了国际关切。再者,茶座针对国际社会持续关注我国西藏、新疆的情况,主动加强涉藏、涉疆的信息服务,解释疑惑,正面澄清,逐步加深了境内外媒体记者对西藏、新疆的真实了解。其中,记协推出了8期与西藏相关的茶座,内容涉及农奴制的废除、活佛转世制度、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文化保护和当代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层次丰富,对话深入。茶座的内容也被境内外媒体采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