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记者能否及时了解中国、深度理解中国,直接影响着其能否做好中国报道、讲好中国故事。为境外记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既是媒体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记者外交的重要形式。“新闻茶座”(Press Salon)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于2008年11月27日创办的一项品牌活动,主要面向境外记者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欢迎境内记者参与。“新闻茶座”根据境外记者关注的热点,精心设置议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官员提供背景介绍、进行权威解读并回答现场提问,通过对话来引导境外记者正确认识中国、客观报道中国。截至2018年7月25日,“新闻茶座” 已经举办122期。本文以122期“新闻茶座”为案例,通过对议题的内容分析、对组织者和参与者的采访以及作者的现场参与式观察,分别从举办频次、茶座形式、议题设置和嘉宾构成四个方面,总结对话式记者外交基本模式,探索面对面媒体信息服务的规律。
公共外交的概念源自美国,是指一国政府、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和个人等行为主体以向国外公众提供信息、与外国公众互动等方式影响外国公众对本国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提高外国公众对本国的信任与认同,提升国家形象,增进国家利益。记者外交属于公共外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记者外交是记者、记者组织与外国同行之间的交流。广义的记者外交则是记者在采访报道活动或参与国际性各类活动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例如,记者在采访外国高层官员或其他社会成员时所表现出的新闻理念、专业精神会有助于采访对象了解记者所代表的国家;记者在任何国际场合的演讲、社交都可以视为向外国介绍本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机会。“新闻茶座”属于狭义范围内的记者外交,是我国记者组织以影响外国记者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外交活动。近年来,各国都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努力赢得更多有利的声音。研究表明,由于覆盖面、接收习惯和对不同媒体信任程度的不同,受众更倾向于从自己国家的媒体获得信息,并倾向于信任本国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一定情况下,特别是在本国媒体尚不具备强大国际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情况下,发挥外国记者和外国媒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让国际媒体帮助传播比本国媒体对外传播更有效果。增进外国媒体和新闻记者对本国的了解,促进外国记者和媒体更公正、全面地报道本国,无疑有助于提高国际社会更公正、全面地理解本国、评价本国。
“新闻茶座”(Press Salon)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于2008年11月27日创办的一项品牌活动,主要面向境外记者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欢迎境内记者。截至2018年7月25日,“新闻茶座”已经举办122 期。本文以122期“新闻茶座”为案例,通过对议题的内容分析、对组织者和参与者的采访以及作者的现场参与式观察,分别从举办频次、茶座形式、议题设置和嘉宾构成四个方面,总结对话式记者外交基本模式,探索面对面媒体信息服务的规律。
掌握力度:举办频次
“新闻茶座”举办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可分为两个阶段,2013年可视作一个转折点,这反映出十八大以来,记者外交更加受到重视。前五年(从2008到2013年)平均两个月举办一期“新闻茶座”;后五年(从2013到2018 年),平均每月举办一至两期(根据中国记协网,“新闻茶座”原则上每月举办两期)。另外,有五个月达到单月三期(2014年7月、2015年4月、2015 年9月、2016年5月和2018年4月),甚至一周一期(2014年9月)。
图 “新闻茶座”举办频次年度分布
茶座每月举办频次基本与当月的国际和国内重要时事热点频次正相关。以2016年5月的三期茶座为例,由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即将公布结果;同时已经开展了33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自1983年5月起)正式升级为“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茶座的话题紧紧围绕着“南海问题”“当前南海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新疆的发展” 三个话题展开。
“新闻茶座”举办的节奏体现了中国记协对当下热点的敏感度。“新闻茶座”频繁地邀请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面对面地向境内外媒体记者提供新闻背景、解读时政热点,逐步形成了一个对记者积极影响、主动服务的对话平台。在过去的媒体信息服务中,针对时政热点特别是国际关切问题,政府部门倾向于举办短暂的新闻发布会或是一次性的记者交流会。由于频率不足、时长有限、互动不足,记者不能持续而深入地了解相关话题,信息服务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以西藏话题为例,中国记协共举办了8期相关茶座。其中, 2009年举办了两期,2011年至2016年,连续六年,每年举办一期,信息服务的频率十分稳定均衡,这无疑加强了信息服务的力度。又比如“中国梦” 这一话题共有8期茶座,连续半年,每月至少一期,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全方位地解读了“中国梦”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