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和扎实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国公共外交事业服务于改革开放,又从改革开放中得到发展。本文梳理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并探析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改革开放与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是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公众开展的外交活动,包括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中国一向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建国初期,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不多,未正式建交的国家与中国之间迫切需要交流与来往。那时,“公共外交”的提法尚未出现,“民间外交”“人民外交”得到蓬勃发展,工会、青联、妇联、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等组织十分活跃。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广交深交国际友人。公共外交为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为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革”期间,中国公共外交工作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中外交流迅速发展,公共外交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服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改革开放为开展公共外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很难想象中国公共外交能得到切实开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交改变了先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积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价值传统国家的关系,在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媒体宣传、教育科研、人员往来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形象改善,这些为开展公共外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公共外交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服务和重要支撑。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要让中国获得发展,让中国人民获得实惠。中国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公共外交的主要使命,就是为中国改革开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伴随对时代主题认识的变化,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从“支持世界革命”变成“为国内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2009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开展好公共外交直接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外交工作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外交在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开拓公共外交是中国外交的必然选择,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其作用和效果是政府外交无法替代的。公共外交能够很好地夯实国家间关系的民意基础、社会基础,为中国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