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举办前夕的8月21日,由察哈尔学会和《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中非关系与公共外交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多名中国前驻非洲国家大使和相关学者参加了研讨。大家普遍认为,中非关系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堪称发展中国家间关系的典范,在新形势下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本文整理了研讨的部分内容。

中非传统友谊源远流长

程涛:中国和非洲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目标让我们一直风雨同舟、相互支持。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刚刚站起来,就有力地支持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斗争。六十多年来,中国通过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等方式帮助非洲,再后来大力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到非洲投资和开展合作,助力非洲发展。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非关系的“真实亲诚”理念,我理解为这是对中非关系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中非关系的展望。中国和非洲的关系与西方和非洲的关系有本质区别,西方希望非洲更好控制,而中国积极努力地帮助非洲发展。

曾宪柒: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亲访非洲十国,发表了著名的《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从那个时候开始,中非友谊就深深植根于非洲民众心中。我曾在20世纪90年代到马里工作,马里的很多人对周总理的访问印象深刻,很多人聆听过周总理的讲话。中非关系是我们老一辈领导人开创起来的,植根于非洲民众的心中。习近平主席对中非关系进行了传承,两次当选为国家元首后首访都选择了非洲。中非25亿人民正在构建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孙海潮:中国已经连续成为非洲最大的合作伙伴,这是基于双方共同需要的结果。中国援建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各国的标志性建筑,非盟总部大楼、蒙内和亚吉铁路等项目深入人心。没有中国为非洲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非洲要比现在落后数十年。中非关系的稳步发展,成果突出,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贡献。中国的无私援助在非洲获得真心称誉。非洲从内心希望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非洲国家积极要求参与“一带一路”,这也是他们的发展诉求,今后会继续得到证明。

中国对非工作的成果

程涛:在新时期,非洲人民正在努力的摆脱贫困,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他们希望借鉴中国脱贫致富的经验。中国出于自己的责任、出于中非的友谊,愿意帮助非洲国家,分享中国的成功经验,与非洲人民共同探讨符合国情快速致富、致强的道路。2017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五十多个非洲国家的政党积极参加会议,同中方深入交流分享治国治党的经验,深化相互合作、谋求合作共赢。中国在实践中总结的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理解并接受。现在,许多非洲国家派高级官员和专家到中国考察,学习特区和开发区的经验,甚至要求派专家去帮助他们制定相关的规划、培训相关的干部。中非之间的智库、媒体、民间团体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将汉语教学纳入了本国的教育体系。另外,中非新闻交流中心项目、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中非民间友好行动、中非青年互访等项目顺利推动,中非民意和社会基础日益夯实。

曾宪柒:中国几十年来确实为非洲做了很多事情,中国已帮助非洲建设了6200多公里铁路和5000多公里高速公路,还建设了很多学校、体育场、政府办公大楼、议会大厦、医院、机场、港口,这些设施实实在在地为非洲改善民生、提高非洲人民生活质量、实现非洲自我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促进了非洲现代化发展。中国还用中国的减贫经验帮助非洲实现减贫。中国和非洲一样,对贫困有切肤之痛。中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最近十年走出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让7亿多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这在世界史上是一个奇迹。中国对非洲援助的金额可以说不及日本的1/10,不及美国的1/50,但中国在感情方面的投入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这就是民心相通。中国人在非洲做事是用心做,急非洲人民所急,中国没有附加条件。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务实高效的农业合作,给非洲国家援建了二十多个农业示范中心,帮助非洲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也促进非洲农业经济发展,同时还为他们培养了大量的农业技术管理人才。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