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主义的维度

经过南南合作框架下的持续深入发展,中非合作越来越体现出全球意义 和新型国际关系特性,也超越了双边关系范畴而彰显出更多的多边主义维度。

中非合作多边主义的维度,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在内涵层面,中国不仅与非洲各国直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而且与非盟及相关次区域组织同样开展各种合作,发展互惠互利的双边关系。首先是非洲国家层面,中国已经与非洲54个国家中的53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这53个国家是中国对非合作和交往的主体,也是中国所有对非政策的主要对象。中国奉行中非合作大家庭理念,每一个国家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其次是非盟层面,中国同非盟及其前身非统保持着友好往来。双方已互设代表处,注重在战略和顶层设计层面开展合作,从2008年11月至今中国与非盟共举行了7次战略对话,在气候变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大国际问题以及非洲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并在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在次区域层面,中国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印度洋委员会、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济货币联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撒哈拉国家共同体等次区域组织均不同程度存在交流交往合作关系,中国已经向西共体、南共体、东共体组织派驻大使或代表。通过这种多层次、网格状交往与合作关系,中非之间织起了牢牢的多边合作框架。

在外延方面,通过中非之间合作,使得非洲更加以一个声音在国际上发声,从而不断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非洲是重要的全球新兴市场。在当前世界格局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一个联合自强的非洲越来越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中国一贯坚定支持非洲的联合自强及一体化进程,一贯支持非洲在联合国发出更大的声音,真心希望看到一个团结的非洲、强大的非盟。同时,中非合作又是开放的、包容的,而非垄断的、封闭的。就像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中国在对非合作中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中国愿同国际合作伙伴一道,支持非洲和平与发展。凡是对非洲有利的事情,我们都欢迎、都支持。可以看出,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来说,中非合作都具有天然的多边属性,对推进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中国已经成了多边世界的一个支柱,中国对推动多边主义做出了积极贡献。中非合作如火如荼的开展,及其不断推进非洲走向团结统一,即是中国对多边主义所作贡献的重要体现。

新型国际关系的维度

随着南南合作的深入推进和多边主义的不断发展,中非关系同样日益体现出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正确义利观的新型国际关系特性。新中国与非洲的关系,要追溯到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与来自非洲相关国家的领导人直接接触并达成了建交共识。随着1956年5月中国与埃及正式建交,中非之间从此开启了交流交往的闸门。60多年来,中非人民在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在谋求民族发展国家振兴的道路上互学互鉴、守望相助,结下了休戚与共的兄弟情谊,也成就了当今国际关系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

长期以来,中国通过无私援助与平等相待,赢得了非洲国家的深厚友谊和坚定支持。被非洲朋友誉为“自由与友谊之路”的坦赞铁路,耗资4.55亿美元,在20世纪70年代更是中国举全国之力而为之的援非项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更多地强调“互利合作”而非单方面对非援助,更加突出中非关系中平等互惠的本质。当前,随着中非关系的深入发展以及国际关系体系的深刻变革,中非之间更加注重构建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更加注重共同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共同维护彼此核心利益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可以说,进入新时代的中非关系更加表现出浓厚的全球属性。

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访非洲,首次提出“真实亲诚” 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为新时期中非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新的动力。在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对非关系的重要原则,即“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这“五不”原则既是对西方所谓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资源掠夺”等论调的响亮回击,更是为国际社会开展对非合作确立了新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可谓意义重大, 这必将引领中非新型国际关系在新时代更加行稳致远。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