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外交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见仁见智,但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一新兴理论出发分析公共外交原理的研究并不多,这就为拓展公共外交的建构主义理论范式创造了可能。作为建构主义的代表学说,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可以解释公共外交的原理:国际体系的规范结构催生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反作用于规范结构,而这一过程所建构的新身份界定国家利益。这一分析为中国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带来了一些启示。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各国面临着诸多共同挑战。随着国家间相互影响和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公共外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许多国家的全球战略布局中都有公共外交的身影,中国亦是如此。

公共外交是什么?目前国内外学界对于公共外交的研究路径比较丰富,对这些学说进行比较和整理后,不难得出关于公共外交的共性部分——它不同于讲究对等原则的传统外交,属于一种面向跨国媒体和各国公众公开的新型外交形式。公共外交行为主体可以是政府行为体,也可以是被授权的非政府行为体;手段多元化,包括公关、传播、人文交流和援助等一系列塑造或影响认知的手段;直接目标是提升国际形象、影响各国公众舆论、促成外国政策改变;最终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利益。因此公共外交可以定义为:一国政府及授权机构面对跨国媒体和国际公众开展的,通过一系列塑造或影响认知的手段,旨在提升国际形象、影响公众舆论和外国政策,最终实现和维护利益的新型外交形式。

作为突破传统外交概念体系的一种新型外交模式,公共外交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外交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即公共外交的原理见仁见智。但从建构主义视角分析公共外交原理的研究并不多。建构主义是涉及文化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的新理论框架,与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和当今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特征存在交叉。因此,本文尝试采用建构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亚历山大•温特( AlexanderWendt)的建构主义理论来分析公共外交的原理,以期拓展公共外交的建构主义理论范式。

温特建构主义与公共外交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正逢其时——20世纪80年代,冷战近乎结束,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争鸣的强劲势头逐渐衰弱,使得人们反思这两大主流理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随着国际关系学研究的社会学转向和语言哲学的引入,建构主义应运而生。尼古拉斯•奥努弗( NicholasOnuf)首先将“建构主义”这一概念引入国际关系学界,此后克拉托赫维尔( Kratochwil)、亚历山大•温特和彼得•卡赞斯坦( Peter J.Katzenstein)等学者发展了这一理论框架。不同于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建构主义主张国家与国际社会的互构,重视思想、观念和文化等非物质因素的作用。

建构主义内部派别林立,其中,温特为代表的“结构建构主义”理论是影响最大的一派。温特强调国际体系结构对国家的作用,尤其是国际体系文化( 共有知识、文化性结构)对国家的意义;物质性因素固然很重要,但它们只有通过行为体的共有观念才能够产生影响行为的意义( 秦亚青, 2006)。最关键的是,国际政治的社会性结构可以建构行为体的身份( identity),而身份是界定国家利益的前提。因此,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互动中首先应当关注国家身份的建构。

温特建构主义中的“结构”是社会意义上的结构,包含三个主要因素——共有知识、物质性因素和规范结构存在的条件,三者相互关联。行为体在特定的国际社会环境中拥有共有的理解和期望,共有知识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决定行为体的互动模式;行为体的物质性因素不能化约为观念性因素,只有通过互动才能发挥作用;规范结构的形成和存在是行为体互动的结果,且互动可能造成规范结构的变化。简而言之,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建构了规范结构,规范结构建构了行为体的身份,身份界定了行为体的利益,进而使行为体选择对应的互动模式。

温特建构主义对非物质因素(知识、价值、文化)、国家身份以及行为体互动的重视,与公共外交的内涵相一致。公共外交正是国家行为体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向外界传递信息、知识、价值的行为。它努力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或提高国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或尽量消除国际社会对其的误解和偏见,或力图改变其他国家甚至这个世界,最终使国家的相关利益得以实现或维护。这一过程符合温特建构主义的基本逻辑。

如果从温特建构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公共外交所传递的信息、知识、价值等将摆脱了现实主义所赋予的工具使命,目标不再局限于自由主义所强调的竞争优势,而扩展到思想、文化等非物质因素层面的观念互动和共识达成,进而实现行为体身份认同的理想建构(张庆园, 2012)。温特建构主义对公共外交的评价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不谋而合。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旨在通过国族间文化的不断交融而形成共识,借助文明样态的持续对话而达成共赢,是对近现代国际关系中形成的“均势”和“霸权”两种国际秩序的超越(徐艳玲, 2016)。可见,采用温特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分析公共外交原理的研究路径是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的。

图1 温特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公共外交原理

通过简单梳理温特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和对公共外交过程的观察,可以初步厘清公共外交如何发挥作用。如图1所示:(1)国际体系的规范结构建构了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2)行为体为了改善身份、实现或维护相应的利益开展针对国际公众的公共外交;(3)当公共外交能够在与对象的互动中取得广泛共识和价值优势时,国际公众就会成为行为体建构身份的有效介质——国际公众具备公共舆论的力量,能够影响其所归属的行为体,进而改变国际体系的规范结构;(4)最终使行为体获得新身份和相应的利益。可见,作为行为体与国际公众之间的互动,公共外交可视为行为体对国际体系的规范结构的能动反作用。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