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面向“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

依托重大国际活动策划主题宣传,展示国家形象与文化魅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几年来,我国积极开展主场外交,利用博鳌亚洲论坛、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磅国际性活动做好展示与宣传,多角度呈现我国发展成就与大国形象。依托国际交往重大契机“借船出海”,增加文化元素曝光度。如广州连续三次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举办“广州之夜”,集中展现广东音乐、美术、美食等岭南特色文化名片,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中国城市之美。

学术教育交流持续加强,中华文化更具感召力。截至2017年12月,在“一带一路”65个沿线国家中,已有51个国家设立了138所孔子学院和135个孔子课堂,许多国家掀起“汉语热”,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和需求日益强烈。此外,我国已在海外建立了30个中国文化中心,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的中国文化中心数量达到了11个,中国文化中心成为我国向世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阐释政策理念的重要平台。随着“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持续推进,相关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展的新增长点:2016—2017年,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等国家来华留学生增幅平均值超过20%,这些人才扮演着中华文化的积极参与者与主动传播者,构成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多元力量。

文化贸易助推“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

对外文化贸易提速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处理好六个关系,其中之一就是要处理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文化贸易能够起到重要的抓手作用。据统计,2017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12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达176.2亿美元,增长18.5%,占比18.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深圳建立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枢纽平台,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加速“走出去”。文化贸易已经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增长点,未来还有着强大的发展后劲。

文化产业活力迸发,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通过提高内容生产能力、培养外向型人才、建立海外分支机构等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作品、图书出版物、动漫游戏、文化艺术展演等得以走出国门,在国际各类会、展、奖、节上屡获殊荣,成功实现以文化“卖出去”带动文化“迈出去”。截至2017年5月,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互译出版协议,翻译出版了近100种优秀图书,和15个国家签订了电影合拍协议,成功合作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如中印合拍电影《功夫瑜伽》、中捷合拍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中俄合拍电视剧《晴朗的天空》等,获得国际市场与口碑双丰收。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