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走出去”战略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且须高度重视和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以及先进发展理念等“软力量”的“走出去”。文化“走出去”不仅需要文化本身必须是优秀和具备吸引力的文化,而且需要与时俱进地提高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方法,需要善于寻找进入当地文化的“切入点”及与当地文化产生共鸣的“共振点”。经过改革开放40年砥砺奋斗的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和经验,为中国发展理念“走出去”提供了有力资格和底气。要让中国故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认知和欢迎接纳并参与,中国先进发展理念“走出去”就不仅仅是必需,更是一种必然。

“走出去”战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新长征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推手,不仅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参加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并壮大发展的必然选择。自2001年实施“走出去”战略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并在次年11月的中共十六大上确定为国家战略以来,“走出去”战略对于推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在2000年福布斯全球500强企业中只有10家中国公司,其中9家为国有企业。但到2017年,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07家为中国公司,其中75家为国有企业。在建筑业的表现则更让人振奋,2017年全球最大的10家建筑公司中就有7家为中国公司。

然而,在“走出去”的千军万马中,毕竟入围全球500强的企业仍为少数。在高大帅的龙头国企大旗之后,还有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微企业也行走或即将行走在“走出去”的征途中。坦率地说,不少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主要思考的是市场与利润等“看得见”和“摸得着”的“硬力量”,而不是文化及发展理念等浸孕在企业经济活动的“血脉”之中并最终决定企业能否在异国他乡“走进去”并“走长远”的“软力量”。而在“走出去”战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及发展理念等“软力量”的“走出去”。

中国优秀文化需要“走出去”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特征,涵盖了人们的心理活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动偏好。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软实力”概念之父约瑟夫·奈认为,在构成“软实力”核心要素的文化、政治价值观以及外交政策三者中,文化吸引力是软实力的核心,也是一国软实力的基础。因此,在“走出去”战略步入新阶段的今天,特别需要通过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来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认同及向心力、吸引力。文化“走出去”和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一样,先是通过传播让中国文化被世界广泛地认知和了解,在了解之后被喜爱、接纳甚至融合到当地文化之中,继而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阶段跳跃与升华。

笔者近年来在非洲调研时,常常能听到和直观感受到西方在非洲留下的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如人们常常说,“语言”(英语和法语、葡萄牙语等)和“宗教”(基督教)是西方殖民统治植根于非洲的两颗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和观念的“种子”,而且这两颗“种子”经时间的历练早已与非洲的社会和文化深度融合,成为了非洲文化和观念的一部分。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