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价值

作为一部涵盖面很广的历史史诗,书中有趣的历史事实和崭新的研究观点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同时,不得不惊叹,丝绸之路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竟然发挥了巨大的蝴蝶效应。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中国消失的匈奴却出现在欧洲论述中,其西进运动对基督教在欧亚的广泛传播发挥促进作用。公元350年到360年,草原部落向西部运动引发一股较大的移民潮。匈奴入侵黑海北部和高加索,甚至远击巴尔干半岛的行为促使当时的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结盟,结果“有了罗马的资助以及波斯统治者的接纳,基督教成为不仅是欧洲而且是亚洲的主流宗教”。汉匈战争能够对欧洲局势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一事实,说明了古代中国其实早就与西方社会直接或者间接地联系在一起了。

一个崭新的观点是,作者对蒙古帝国的存在给予高度评价。尽管许多文献充满对这个草原游牧部落的厌恶,但在作者看来,“果断的决策制定、简洁的组织结构和清晰的战略目标是他们成为历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的关键”。这其中包括强大的军事统治,商业智慧、宗教包容和高效的驿站网络。我们可以反向推理,蒙古帝国的崩溃导致欧亚大陆贸易通道的阻断,才会有新航路的开辟改写人类文明史,海权时代的到来让欧美国家快速走上资本主义扩张道路,从而诞生了19世纪的英国霸权和20世纪的美国霸权。

除了有趣的历史事实和颠覆性的研究观点,其最大的阅读价值还在于, 该书中还有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这对我国顺利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有借鉴意义。

第一,作者以大量笔墨叙述了资源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这揭示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依然是物质经济利益,而控制贸易通道和垄断资源是文明持续繁荣的关键。在书中,作者刻画了15世纪以前的穆斯林商人、罗马人、北欧罗斯人和威尼斯商人从事毛皮贸易和贩奴贸易中的形象,描述了15世纪到19世纪期间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英国人开辟海上贸易通道掠夺黄金白银和进行海权竞争的过程,以及20世纪的德国人发动对苏战争抢夺小麦和美国人取代英国人控制中东石油资源和苏联争霸的历史。这些描述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了丝绸之路及人类文明兴衰的关系和过程。

第二,资源是中间地带国家生存发展的依靠,但是,如何掌握资源和有效利用资源才是该地区实现长期繁荣稳定、立足于国际社会的关键。作者指出,欧亚中心地带具有丰富的资源,决定了这些国家不会处在全球事务的边缘,作为国际交往的正中心,它们一直发挥着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作用。然而,在其历史上,中间地带长期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西方国家对该地区资源的垄断和持续的政治干预造成这些国家的财富分配严重不平衡,民众的意识形态具有反霸倾向,今天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恐怖主义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这些看似非理性的政治行为反映了这一地区人民朴素的宗教价值观和掌握本民族命运的本能。

第三,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和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争霸历史证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指导理念具有现实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西方会重新评估这一地区的存在价值和汲取历史教训,和中国重启新一轮地缘战略竞争,增加我国和平发展的阻力,该书可以让我们规避一些风险。葛剑雄评论道,“此书视野广,涉及面广,颇具新意,特别是非常重视中西本土文化、宗教、历史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有利国人开阔眼界,摆脱对历史的自娱自乐。”作者也认为,此书有助于“让中国学会如何与地区邻国处理相互关系,以及在世界上如何扮演最恰当的角色,以开放的眼光适应世界转型。”

丝绸之路并没有衰落,而是始终主宰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并将会影响世界的未来。彼得•弗兰科潘认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比大多数国家都更能未雨绸缪。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中国世纪必将到来。

梁立昌: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淮北师范大学政治系讲师。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