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结构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该书确实提供了国际社会寻求解决棘手问题的重要视角和历史经验,可谓正当其时。除了视角独特,该书还精心组织了写作内容和结构,线索明朗,细节生动,读者置身其中,仿佛进行了一次历史远行。

在视角上,该书既不是西方中心论,也不是彻底的东方中心论,而是西方视野中的欧亚中心论,这打破了西方意识形态束缚,提醒读者那些被忽视或者掩盖了的辉煌历史。作者在序言中提到,“我不满于课堂上有限的地理知识,除了欧美为中心的论述,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作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对其他文明产生学习和研究的驱动力。作者认识到西方历史观的狭隘,并提出,“千年来,连接着欧洲和太平洋,坐落在东西方之间的那块区域,才是地球运转的轴心”。这一欧亚中心论视角与麦金德的陆权理论相得益彰,再次印证了欧亚大陆是世界政治心脏地带的说法。该书所描述的世界史主要是涉及从南边的赤道到北纬50度之间的地理空间,这一地区集中了欧亚绝大部分国家,而中东地区成为沟通欧亚国家的十字路口和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钥匙。

在内容上,作者生动叙述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政治力量争夺资源控制权和扩张势力范围的斗争史,极大丰富了丝绸之路的内涵和拓展了其历史厚度。该书以“The Silk Roads”命名,这种表述意味深长。在接受采访时, 彼得•弗兰科潘表示,“丝绸之路本身包含很多种含义,除了丝绸,丝绸之路也意味着语言、瓷器、观念、植物和动物的传播,以及人们的旅行等。” 当然,还包括政治,军事,宗教和外交关系等内容。在书中,他首先指出, 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欧亚中心地带国家就与东方形成搭建了东方丝绸之路,这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全球化现象。其次,他还描述了西欧诸国逐渐融入丝绸之路的过程,以及开辟海上新航路的历史,这里既有大英帝国的辉煌,也有欧洲列强对抗引发的世界大战。他继续指出,二战结束后,美苏霸权争夺刺激了这一地区的反西方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滋生。因此,该书展示了世界各国极为复杂的历史联系,尤其是东西方国家在丝绸之路上上演的各种剧情。

在结构上,作者一开始就将东亚的汉帝国,中心地带的匈奴和欧洲的罗马帝国放在一起叙述,勾勒出一幅联系的世界经济地理图画,叙述发生在丝路上的历史故事,阐明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轮回。该书以时间、空间和文明主体三要素作为叙述线索,评述了不同文明主体在这一枢纽地带相互联系中的发展更替过程。丝绸之路所揭示的不仅有人类文明发展中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故事,更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尤其是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的今天,回顾丝绸之路上发生的这段人类文明发展史有助于西方国家重新审视其在欧亚中心地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正如作者所说,“欧亚国家试图在这篇连接东西方的关键地区继续保有支配地位,但却徒劳无功。”尽管欧亚中心地带依然重要,但是,竞争却变得日益激烈。随着我国新丝绸之路的实施,欧美国家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前所未有地出现转型,“丝绸之路正在复兴”, 一个偏离欧美的世界新秩序正在形成。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