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探源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曾不同程度受到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共产主义宣言》强调“世界劳动人民大团结”,马克思也说过“工人没有祖国”,毛泽东也曾指出“民族问题的根源是阶级问题”,认为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并不是主要矛盾,不同阶级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在面对日本侵华时,中国共产党很自然地从阶级划分的角度,认为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包括日本士兵)同属无产阶级,共同的敌人是统治阶级,所以在坚决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同时,还会采取对日本人民、日本士兵、日本俘虏的和平政策。

除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1936年,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曾表示,自己在少年时代非常喜欢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与造反相关的小说,先后读过《岳飞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志》、《西游记》等著作。1936年10月22日,毛泽东在写给叶剑英的书信中提到:“买来的军事书多不合用,多是战术技术的,我们要的是战役指挥与战略的,请按此标准选买若干。买一部《孙子兵法》来。”毛泽东在1960年回忆说:“后来到了陕北, 我看了八本书,看了《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的书看了,日本人写的军事操典也看了。那时看这些,是为写论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为了总结革命战争的经验。”

中国古典文献中关于和平的论述很多。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对待战争问题上,都持“非战”态度,强调以礼乐治国、以德服人。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则主张“兼爱”“非攻”思想,提倡和平相处。《孙子兵法》《司马法》等兵书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仁”“义”等思想。

总之,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积极抗战,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和平,通过和平的方式瓦解日军、加速日军溃败。这种和平思想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也与中国自古以来热爱和平的传统思想密切相关。

赵新利: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