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推动沿线国家的民生改善和国家发展
“一带一路”推动沿线各国重视民生建设
“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基建长期赤字其资金投入普遍低于世界标准,基建是经济发展、社会效益生成的基础。美国学者James Bond认为基建反映了一国GDP水平,和贫穷、发展有着紧密关联,一国电信基建,能源基建,交通基建发达的地方其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明显更低。
“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各国政府重新审视本国基础设施建设,重塑发展动力的机遇,解决国家发展瓶颈,建设好基础设施是各国发展面临的共同任务,这同西方援助那种“战略考量,培养利用”的现实主义逻辑不同,中国是国家发展成功的典范,中国累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产业链,商业链条辐射能力强,商业模式复制能力成熟,加上庞大的外汇储备,巨量的国内储蓄量使得中国有能力提供区域公共物品。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一国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基础建设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风险高但是其衍生性能够持续地为一国带来税收,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相当程度上是一国或地方的“民生工 程”、“脱贫工程”,“标杆工程,”承载着一国复兴和发展的梦想,关系到当地民众的民生福祉。基础设施建设的回归将推动各国政府注重本国的发展基础,夯实民生基础。中国政府倡导企业家树立新型“义利观”, 在可能的范围内更多的承担企业责任,开展公司外交和公共外交。“一带一路”带来各国在教育、卫生、通讯、旅游、医疗、金融等全方面的合作。比如在教育领域,2015年中国发起组建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在人才交流,提升各国智力竞争力上开启新的合作模式。“一带一路”项目覆盖全面,提升东道国就业,劳动者素质,整体工资水平并实质性地推动一国的民生事业发展。
“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加强国家治理和发展能力建设提供契机
国际问题学者Ash Amin指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关乎个体的生存,还关系到社区福祉、民众团结以及认同,是一国弱势群体要求和城市居民同权的推动性力量以及政治媒介。“一带一路”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地缘, 为了保障安全以及避免政治风险,中国在投资中越发注重自身资产与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安全性并在国内形成投资安全优先的共识。营造对华有利的投资环境业已成为中国和东道国谈判的主要内容。东道国需要配合加强国家治理和发展能力建设,加强对电力等基础部门投入,改革投资政策、财政政策, 发挥地区潜能,提高公共服务,保护贫弱群体,打击腐败等。
作为“一带一路”成果橱窗的巴基斯坦,为保障中国工程和建设者的安全,为此调整国家安保力量,进行全国性的反恐,打击犯罪,改革税收和金融体制,调整政府行政职能等,这在客观上为国家治理和发展建设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