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从国别分布和态度倾向来看,“外交小灵通”发布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国家领导人出访及参加的各种会议和活动展开,明显表现出外交活动引导其内容走向的格局,内容主要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主要国际组织为主,欠发达国家涉及较少,涉及欠发达国家的微博则主要报道我国的对外援助项目和活动。从微博内容来看,在介绍外交知识、外国风土人情、我国的外交成果等方面,“外交小灵通”的态度倾向于中立或正面,尽量表现出媒体的客观性,而在一些特定领域,尤其在和中国的立场有不一致的问题领域,如贸易争端、军备竞赛、人权等方面,其态度倾向于负面。

再次,从内容来源及语言风格来看,“外交小灵通”主要以原创性内容为主,转发性内容为辅,尤其是外交新闻、外交知识、大使演讲、外交访谈等方面,基本都是原创的内容,这主要源于“外交小灵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接触到最新最全的外交信息,也是因为外交事务较为复杂且意义重大,信息的发布需要字斟酌句,原创性的信息是为必须。而转发的微博主要来源于国内的几大新闻机构,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之声等官方媒体。“外交小灵通”也转载了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的微博,这主要是和联合国官方微博进行互动的结果。“外交小灵通”的语言风格则明显表现出“双重人格”的特点,在报道外交新闻、外交活动等较为严肃的事务时,语言风格正式而严谨;而在发布互动信息、“早午安微博”以及一些事务性提醒时,则大量使用了网络热词、表情符号和各种语气词,风格轻松幽默。虽然2012年6月3日发布的招聘信息因语言极符合网络流行模式而引起了民众和媒体的极大关注,转发数超过了6700百条,但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只是“外交小灵通”顺应网络发展趋势而在合适的时间恰当使用的点睛之笔,并非主流,正式的语言风格仍然占主导。

最后,从发布终端模式来看,“外交小灵通”发布的微博中绝大部分发自新浪微博网页版,较少部分是用移动终端发布的;总体来看,依靠传统网页发布的微博,事后的陈述性表达居多,现场及时反馈尚属点缀。可见,“外交小灵通”虽然借助的是新媒体,但传统的程序化发布议程仍占主导,这主要是外交事务有很强的计划性,一些稿件早已拟定好,而需要原创的稿件则需要斟酌用词及表达方式,因而更适合用网页版发布,但这不符合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发展的趋势。

“外交小灵通”的核心特色

一是在传播方式上体现了即时性、互动性和宣传性共存的特点。在传播途径上,相对于传统媒体不能体现“沟通与反馈”的第一时间性及多元性,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先天的优势。在技术层面上,微博更趋近人类信息传播的4A情境,其传播的内容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特定受众,整个传播过程贯穿着参与和互动。虽说“外交小灵通”也拥有这些特色和优势,然而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因其身份限制和一直以来的惯性使然,“外交小灵通”所发布的内容还存在很强的宣传色彩,更倾向于强调我国的外交成果,渲染各种外事活动的庄严肃穆和神圣,传播手段仍重告知而轻认同,大量内容采用传统官媒的内容,甚至直接通过超级链接将读者导向官媒,这种传播手段没有将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内容主要以原创性的新闻报道和活动介绍为主,互动性、软性的内容较欠缺。基于新媒体的特性,“外交小灵通”能在第一时间发布中外关系的重要事件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是公众了解外交、外事活动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依托外交部的资源优势,“外交小灵通”可以发布许多独家的外交新闻及花絮,但过分倚重这种新闻报道式的内容反而降低了“外交小灵通”自身的特色,不利于和粉丝之间建立高黏性的互动关系,而高黏性互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传统官媒信息传播“传而不受”听而不闻”的情况。

三是粉丝的绝对数量较大,但活跃粉丝较少,影响力有待提升。评估微博的效果,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统计粉丝数量以及粉丝行为。以下仍然是来自“微博风云”的一组数据。

表2:“外交小灵通”粉丝数据

这组数据表明“外交小灵通”有较宽的传播广度和影响范围,信息的到达率比较高,但相对的关注率和活跃度仍然偏低。从其粉丝行为来考察,外交小灵通的表现差强人意,0.001%的互动率折损了“外交小灵通”传播信息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更不利于达成塑造国家形象的目标。

     1   2   3